于是李贤把目光,放在主持北部战事的燕王朱棣身上。
他主动向朱元璋提出,要去燕王府当老师。
朱元璋认为北方战事已平,要的任务是教管理者学外国话。
而李贤毛遂自荐,正好合了朱元璋的意。
其实李贤之所以选朱棣,是因为朱元璋对朱允炆的溺爱。
毫无战功的朱允炆,很难实现政治权力的交接。
到时候藩王逼宫,死得最惨的就是周围的大臣。
与其这样,不如依附燕王这棵大树,在北方安稳一生。(完)
3。梅鼎祚:章台柳玉合记,菱窗小院叠曲
比起当官,梅鼎祚更喜欢隐居生活。
这一点,和他的父亲特别像。
他父亲喜欢藏书,所以建了“天逸阁”、“东壁楼”等书室。
两个地方的藏书,过了一万多册。
所以,辞官归隐的梅鼎祚,日子过得很充实。
充实的生活,先来自财富上的自由。
梅鼎祚的老爹当过云南参政,也算是朝廷高官了。
后来老爹回乡,买地盖房,成了地方有钱人。
梅鼎祚含着金钥匙长大,不愁吃,不愁穿。
对他来说做官没什么意思,老爹的家财够他花几辈子了。
再说,他自己也当过官,俸禄不多,但保吃喝无虞。
充实的生活,来自梅鼎祚的艺术细胞。
艺术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方面,是家庭财产的支持。
另一方面,是时间和耐心的投入。
比起当官,搞艺术比起工作来要舒服多了。
充实的生活,在于梅鼎祚选择了一条自己喜欢的路。
读书和创作,是梅鼎祚生活的全部。
虽然他的着作,不会给他带来太多的收入。
但会给他,带来更多的名气,以及后人的传颂。
这是绝大部分中国文人,最想要得到的东西。(完)
4。沈周:粮长这等差事,谁爱干谁干去
沈周摊牌了,不干了。
这粮长的差事,谁爱干谁干去。
累不说,薪水才一点点。
搞得不好,还要贴老本进去。
那次,沈周没完成收粮的任务。
被关进大牢,幸亏有兄弟帮忙交了欠粮才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