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264章 整顿天津商业一(第3页)

第264章 整顿天津商业一(第3页)

“恩,言说清楚了就好。高公公,实不相瞒,这天津卫啊乱的很,正巧下午有一场见商会,您要不要来看看?”

知道了他是所为何事后,张书缘就想邀请他参加见商会了,这正巧也能让他看看这商人们的德行,回去好告诉朱由检。

“呵呵,既然阁部邀请,那咱家便就去看看吧,正好也能回去跟皇爷通禀一下新政的实施情况。”

而高时明并不像李凤翔那样对张书缘有所抵触,反倒是很高兴跟他打交道。

这高时明之所以如此,自然是因为他在前年时给兵仗局的提供了流水线的作业方式,让他攒出了许多新式火器,从而在司礼监中立了大功。

就这样,双方先是寒暄了几句,张书缘就看向了孙居相。

“孙侍郎,吏部的人事文书调来了吗?”

“回阁部,都调来了,不过还请阁部见谅,下官这里已经开始查验了,还曾来得及向您那边通禀。”

“诶,这说的哪里话?此案本就牵扯到户部,你身为我户部侍郎当先查验可无可厚非,高公公您说是吧。”

“是啊,这桩案子本就牵扯你户部,若是没个交代的话,只怕温大人那边也不好向皇爷交代。”

高时明是乐呵呵的,完全就没将这件事给放在心上,在他看来,不论是谁来查,若是没查个出处,那自己这边铁定是会不会饶了他们的。

可张书缘却是没想那么多,而他之所以这么说,自然是因为这孙居相压根就不是那好徇私舞弊的人!

“呵呵,既然大人和公公都这么说了,那下官就在您二位面前卖弄一二。”

虽然听着他二人的话,感觉是有不少言外之意,但孙居相也没多想,全然就没把这话给放进心里面去。

“看来孙侍郎是有所收获了啊。”

听到这话,张书缘就是一喜,心道“果然是名垂史册的刚正之人!”

“收获不敢多言,但经过下官的连夜梳理,现可确认,那王和志的死应当是另有蹊跷,先是他手中的青丝,那是独属于我朝八品或九品主事的官服丝线,而再加上其脖颈后的血痕舆情,这足以断定其是被人给勒死后再悬与房梁的。”

“除了可以确认其是死于他杀之外,根据连夜送来的文书及前日整理出的赋税清册而言,我天津卫税赋最为波动剧烈的时期,正是我江西道御史毛九华的任职期间。”

“而据吏部送来的文书显示,在毛九华、李本固、朱万寿三人之中,就属他在职期间的人事变动较大,而这足以见得,他在武清供职期间是没少在我天津卫各域安置人手。”

孙居相是神情严肃的开口,就好似是有人拐了他家闺女似得。

而孙居相,他可不是什么政治小白,很懂得官场的那一套,也早已是见怪不怪了。

“恩,那如此说来,此事便应该是与他有关系了。”

除去孙居相这个官场老油条,张书缘与高时明自然也懂得其间的厉害。

的确,一个县令想要升官,一是得有当地人帮他向朝廷说话(讲政绩),二是得在朝中有靠山。

而想要完成这两点,换做一般的官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可对于出身自掖县毛氏毛九华来说却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因为他毛家祖上曾出任过嘉靖朝的辅,而那人便正是大名鼎鼎的毛纪!

虽然这毛纪事因“大礼仪”之争触怒了嘉靖,但因其早年间的功绩,嘉靖帝朱厚熜也就得是罢了他的官爵,并同意其告老还乡的请求了。

尽管他毛家祖上的结局是不太好,但因其出任过辅,所以哪怕到了此时的崇祯一朝,那也还是有些能量的。

“恩,依孙大人这么一说,那此事倒也开明了许多,那接下来张阁部打算怎么做?”

高时明是不以为然,再看了眼孙居相后,就把目光移向了张书缘。

“实不相瞒呐高公公,此事我并不想将它联系到新政之中。”

“哦?为何?难道张阁看不出……”

张书此此话一出,高时明和孙居相就同时变得一愣。

“唉,国事难,百姓难,陛下也难,你我更难。而时至如今,我朝事多如毛,所以我便想着不生事端为好,将王和志的案子跟天津一域的改举分开来看。不知您二位的意下如何?”

眼下的张书缘颇有了点“做媳妇两头瞒”的既视感。

这两件事,在张书缘看来是真不能被联系到一处,哪怕王和志是被那些大商贾给联手害死的也不能,因为一旦联系到一块,那这运河以及天津的商业都要面临着停摆或大洗牌了。

而一旦生此事,那就算自己的改举成功落地了,那这代价对朝廷来说也实在是太大了,搞不好这件事还会成为别人拿捏自己的把柄!

“张阁不用看咱家,咱家来此也只是问询,具体的还是要你们这些个肱骨大臣来办。”

高时明虽然是对张书缘没什么恶念,但他却也不想做这赔本买卖。

还是那句话,这件事牵扯着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

见高时明不愿牵扯进这事里,张书缘就看向了孙居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