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263章 官商合流(第1页)

第263章 官商合流(第1页)

次日一早。

张书缘便带着孙居相、毕际壮、王德化等人,去往了东城的武清县衙门分管驻地。

“小的拜见诸位大人。”

刚进来,衙内的一众差吏便就是躬身低头见礼。

“恩,免了。你家县丞何在?”

“大人,小官便就是武清县丞。”

这说着话时,一头戴八品官帽,相貌是极其瘦小的小官就走上了前来。

“你就是武清县丞姚择扬?”

“小官正是,请大人们随小官入内谈话。”

“恩。”

这姚择扬是低声下气的言语,他至今为止也只是在考科举时见过这么多大官。

而这姚择扬,是去年庚午科山东乡试举人之一。

据史书记载,此人于去年参加科举乡试后,因及第的名次不高,只被授予了大理寺观政之职,于崇祯四年时才被升任到武清知县。

只不过,由于张书缘的插手,以至于连这位八品小官的仕途都有了改变。

“恩,既然你在此,那本阁问你,王和志的尸可曾检验?”

走入县衙正堂,张书缘自不多让地就坐到了主位。

“启禀大人,王大人的尸已被衙内仵作查验。其死亡原因是颈断而亡。”

“恩,那其他各处可有伤痕?体内有无检测出毒素?”

张书缘知道,这个时期虽然没有后世那般的检测手段,但也还是能从尸体上检查出不少不少东西的。

“这……”

也不知道这姚择扬是紧张,还是没有检查清楚,反正张书缘问到此处时,他就说不清楚了。

“来呀,传仵作。”

见他说不清楚,张书缘就只得是叫仵作来问话了。

“小的温文见过阁部大人及诸位大人。”

很快,此间的仵作便就进来了,而这仵作看起面貌大致是有个五十四岁左右,手上的茧子很重,一看就知是位常年在一线活动的将官。

“恩,起来吧,本阁问你,你要如实回答。你在那王知县的身体表面除去检查出脖颈之伤外,可还有现其他伤口或体内检测出毒素?还有其死亡时辰可有确定?”

“回大人话,小的只在王县令的尸上检查到脖颈处有勒痕,身体其他各处均无创口,也未曾在其体内检测到毒素。其死因符合上吊自戕之特征,而其的死亡时间大致是在上月的二十九日前后。”

这名叫温文的仵作,虽然也是很紧张,但与紧张相比,他更怕因自己说不好话,从而被衙门给辞退了。

“恩,既然你说符合其自戕的特征,那本阁问你,那勒痕之状是如何分布的?”

听到这人的死亡时间,张书缘瞬间就皱起了眉头,因为那段时间是自己与温体仁等人正在洽谈财政的问题。

虽然当时的温体仁是极度不愿意给李长庚的支出投票,但要知道他可是身为当朝的户部尚书的人,而且这本就是处于年度统筹之时,所以他定然会责令户部的人来检查账单,更是会借助巡银局这个新衙门来打击异己。

毕竟,一个地方的财政,可不只有户部的清吏司说了算,还有那一县之长或知州那些人。

在以往,大明的地方仓库是分为两种,一种是税赋库,一种是赈灾库,而这两种库房都有两方人马的插手。

说实在的,大明的赈灾手段并不与其他朝代相同,所用的手法并不是直接给灾区拨款,而是采取了均粮输送、动员商户、以及以工代赈和蠲免赋税等手段。

毕竟,朱元璋自小受过苦,见过易子相食的残酷,所以在他建国之后,就设立了赈灾粮库,一旦生自然灾害,朝廷便就会责令地方大开赈灾库,将其中的粮食及农具等生活用品直接放给百姓,帮助百姓度过眼前的难关。

我们再说回来。

“大人,我知县脖颈处的勒痕…是…是由…”

一提起死者脖颈处的勒痕,这仵作有些麻爪了,支支吾吾没说出个所以然。

“哦?温仵作,为何如此纠结?是未曾检查仔细,还是未曾记录明白啊?”

见他是这副德行,张书缘旋即就敲了敲桌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