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256章 安置诸藩(第1页)

第256章 安置诸藩(第1页)

“陛下言重了,此乃是臣的本分。”

见朱由检无心将藩王安置到户部与商业司后,温体仁便就暂时按下了这件事。

“唉,要是天下臣民都像温爱卿这般就好了。”

“陛下言重了,臣也也不过是再尽为臣的本责而已,而像臣这般的人在我朝还有很多的,就比如王永光和李长庚两位大人。”

按下了这件事后,温体仁突然就话锋一转,提起了王永光二人。

“呵呵,温爱卿这话到是没错,但这有一事让朕好奇,为何内阁多数通过了吏部的去年支出,唯独爱卿却没有批阅通过呢?”

果然,提起王永光与李长庚后,朱由检的脸色就变了变,下意识就想起了他没有通过吏部去年支出的事儿了。

“陛下,王大人所提的栓政一事,臣也有所耳闻,也颇为赞成推行此政。但此事据臣推算,这再怎样也不能有如此骇然支出啊。”

说这句话的时候,温体仁表现的是极为骇然,就好似李长庚二人所用的钱是他的一样。

“那爱卿的意思是王爱卿二人疑有贪墨之嫌?”

听到温体仁如此言语,朱由检顿时就迷着眼开始算账了。

不算不知道,这一细算他也被吓了一跳。

据前年的开支来算,全国的官员俸禄在加俸之后,总开支有二百零一万两(包含禄米),科场、升调、恩荫、世职、难荫、请封、纸笔等杂支有五十万两,再加上三十万两左右的“终养”银。

再按照吏部给出每人四十五两安置费来算,那两万人便就是九十万两的支出了。

所以这么一算,李长庚能支出这么多也在情理之中了,毕竟若是安置费给少了,轻则会朝廷动荡,民生不安,重则怕是会有人带头谋反了。

说实在的,原时空的明朝是没有明文规定给官员退休金的,只有个别皇帝会出于恩典,对元老重臣特赐“归田路费”或“养老金”。

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官员却是能以“贫困救济”等的名义,申请到每月二石的禄米,除此之外,东浙二党的人也会为自己考虑,将终养银给挂在正常的禄米名下,所以这事儿在此时的众人心中,是一件心照不宣之事!

而在这个时空,由于张书缘的举荐,再加上这李长庚又是位刚直不阿之人,所以便就把它给详细单独列了出来……

我们再说回来。

“陛下,臣绝无此意,只是臣对此困惑不解罢了。”

温体仁是多么精明的人,他自然能算明白这笔账,但碍于他眼下是主管户部的大臣,但户部的太仓银库里又没有那么多钱,一直是在动用赃库里的银子,所以为了避免长期国库空虚,温体仁就只得是出手维护自己的利益了。

“恩,这样吧,既然爱卿有疑,那朕便准你户部稽查汰裁银两的去路,但爱卿也要切记,不可因此而废了大局。”

看着温体仁那脸色,朱由检琢磨了一番,便就下了如此旨意。

这正巧,他也想看看李长庚究竟有没有贪赃枉法。

……

在温府坐了一阵后,朱由检便起身告辞了,而温体仁则是极为恭敬挽留他吃午饭,但可惜此时的朱由检是满腹的心事根本就吃不下去。

见皇帝借口有事,温体仁便只得是亲身恭敬的送他出府了。

离开了温府,朱由检就捏了捏眉心,只觉的这钱是不够用,但他还偏偏没法下令去大采银矿或行宝钞。

因为,银子多了必然会加剧物价飙升的局面,届时这国家就更难拯救了!

的确,此时的大明本就是处在物价动荡时期,银货比例根本就不对等,也就没法用“钞”的方式来解决,只能是用贸易的方式和惩处贪墨来吸引白银流入活跃了。

“皇爷,咱们还要去哪儿?”

见朱由检是站在本司胡同大街口捏着眉心,王承恩就贴身的悄声询问。

“承恩你也饿了吧,走,找间酒楼朕请你吃席。”

尽管他没心思吃饭,但一瞧见这位陪伴自己到最后的奴仆,他便也就有了兴致请他吃一顿饭了。

尽管这顿饭有很大概率是王承恩掏钱买单,但回宫后自己却是可以补偿他其他好处。

好在,由于东城住满了当朝的达官显贵,所以这大过年的也有不少商户在营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