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这样,你去找一番孙居相问问其能否开仓平稳粮价,另外再去将殷尚质给我请来。记住此人要礼遇。”
“是!”
毕际壮转身就去办差了。
“看来得跟殷尚质做一次交易了,弄不好还得去锦衣卫指挥衙门一趟。”
敲着桌子,很快张书缘就想好了怎么处理天津城的事情了。
但对于山东航道的船舶停运之事,他却有些犯难了。
一是因为船舶业本身就是重资产行业,眼下的税率其肯定是不能接受,而自己也没跟那群搞船业的有交集。
二是山东那边的情况自己也不熟悉,万一突然杀过去,导致局势更糟了怎么办?
脑中想着这个两个问题,不知不觉的就沉浸在了其中,甚至连吴应箕到了都不知道。
“大人?大人?”
吴应箕来到屋内,见张书缘一直是低着头宛如假寐,他也就没好意思打搅,可等了半晌见人始终的是低着个头,吴应箕就感觉到了事情不对了,赶忙上前拍打。
被吴应箕拍了一下,张书缘这才回过了神来。
“哦,风之(吴应箕的字)来了啊。”
“恩,卑职刚到不久,打搅了大人困觉……”
“诶,无妨。你可知本阁叫你来是所为何事?”
见吴应箕有些抱歉,张书缘是微微一笑,然后站起来便活动了一圈说道。
“大人唤卑职来,可是为了舆论二字?”
吴应箕不是傻子,能从被喊着到天津来这事上能看出,这喊自己来肯定是有关于先前所谈的舆论一事。
“不愧是我朝的翘楚,本阁喊你来正是因为此事。”
“那卑职该如何做?”
对于掌控舆论一事,吴应箕到此时还是一知半解,下意识就认为是要他去读书人的圈子里宣扬近来的事情。
“怎么做?简单,想要操纵舆论无非是将真假之事参半。你现在去召集书社之人,在城中最繁华之地购买间铺子,然后挂上“大明第一日报”的牌子,具体手续你应该知道怎么做。”
“做完这些后,你去招募些灾民,让他们帮忙卖报做工,这也算是给了他们一口饭吃。”
“而报纸的具体内容,本阁要你等用白话书写,里面不可全是大事,也可登录上些小故事,比如三藏取经之类的。”
张书缘微微笑着,就讲起了新闻学的皮毛。
“卖报?大人可说的是贩卖京报?”
在吴应箕的记忆里,这“报纸”一事可不是什么稀罕物,在大明朝里有官办的“邸报”民办的“京报”还有民间私人传递的小纸条“小报”。
没错,据史料记载,明朝官方是有报纸的,只不过其内容很是生涩乏味,可以说基本上都是以大词汇来表述的。
而流传于民间的“京报”倒是贴近了生活不少,但其书写用字却也还是不接地气,只有士绅阶层能够看懂。
至于私人传递的小纸条,那大多就没什么事实依据了,基本上都是处于传闲话的范畴。
……
我们再说回来。
“是京报但又不是京报,若要我说,咱们开设的日报才是真正面对民间的官报。而且本阁也不妨告诉你,此事已入天听之耳,你就放心去做吧。”
张书缘依旧是微微笑着,眼神里也没有任何倨傲之意,要知道后世的一切基本上都是传承自古人的,是没有什么可看不起的。
“什么?陛下…陛下知道了?”
“自然,此等大事若陛下不知,本阁怎能要你去做?放心吧,有不懂之处尽可来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