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246章 新商税出炉(第1页)

第246章 新商税出炉(第1页)

“马御史这话就言重了。常言道:上善伐谋。莫说是治国安邦这种大事,就连寻常人家在处理生计问题时都得慎之又慎,这哪能如你说的那般容易?”

“这再者说,倘若按你的意思所讲,那我朝的无数才杰岂不是都成了怠臣?”

“你……”

“启奏陛下,臣以为马御史所言甚为谬谈,还请陛下予以责罚!”

就在张书缘想出口理论之时,许久没见面的小英国却是站了出来。

随着他一露面,一众御史大夫就麻了,心说你一后军都护府右都督,不管好自己地盘的事儿,反而来管我们文官的事干啥?

张书缘有些惊讶的看向了张世泽,在此前,他一直认为自己与张世泽算的上是一知心朋友,但还远做不到他能在朝上为自己据理力争的地步。

因为,自己所对抗的是朝中最大的两股势力,哪怕是整个勋贵一系在面对他们时都得礼让三分。

“陛下,臣以为我右都督所言甚是,诗经有云: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处事慢些才为好,如若操之过急酿出大事可就不好了。”

见有人为张书缘说话了,温体仁便也跟着站了出来。

不用多说,他这是在朱由检面前刷好感呢,因为这事的确是得慢点来操作。

其实,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道理,这在场的臣工们都懂,但对东浙二党来说,他们却是恨不得拿所有能被讲的事来做文章,尤其是事关张书缘这个人的。

而此时,他们是愈的现,只要这个人在朝一天,他们就没一天好日子可过。

的确,自张书缘穿越之后,所做的事哪一件不是在挑战他们的利益底线?

先是南北方走私,干掉了一大批的南北官员,后是处理井田兼并又干掉了一大波人,而这些人可全都是他二党的基本盘和后继者啊!

可让他们无奈的是,这张书缘是皇家之人,又有战功在身,还供职在内阁,眼下更是要马上迎娶公主了,所以他们这群人便知道不能在拖了,于是就开始了毫无章法的攻击。

“陛下,温大人与张大人所言甚误。眼下我朝风雨漂泊,针对财政之事只得从快,方能缓解我户部压力。如若不然,万一遭逢变故,我朝又拿不出银钱该如何处世?”

“尽然陛下可言,我朝刚获数百两赃银,可臣以为此银乃属饮鸩止渴之款不可持续也!还请陛下着令张阁大人从办理新法一事!”

说这话的人,名叫王道直,是浙党御史集团中的一员,而他这话话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逼张书缘忙中出错,最好能引得地方震动掀起大乱,从而被皇帝免职罢官。

这说起这王道直来,这个人还算是不错的。

据张书缘以吏部左侍郎的权限查阅记录来看,这个人是湖广汉阳府汉川县人。以一介布衣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湖广乡试中成为举人。

自天启二年(1622年)成为壬戌科进士,被授予保定府推官后,那成绩做的相当不错,很快就被召入了中枢,更是在崇祯元年时被升任到了浙江道御史,巡按江南苏松。

而且,这个人在历史中的记述也不算差,升官的度宛如是开了挂一般。

据史书记载,他自巡按江南苏松之后,在四年时就领了巡视边关这等大事了。

到了崇祯六年时就更是掌河南道印,七年升太仆寺少卿,提督东路。

八年升光禄寺卿,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

十一年召入为兵部右侍郎,加服俸一级。

十二年转左,署尚书事。叙黔功,加一品服俸。

十三年七月,升左都御史,掌院事。

就这等履历,完全可以说,这王道直就完完全全的是一挂比!

……

我们说回来。

听到王道直说自己理政的度慢了,张书缘就想好好请假请教他了。

可话还没出口,朱由检就冷哼了一声。

“哼,吵吵闹闹成何体统?若尔等有谏言直说便可,为何要行此举措?难不成尔等是要朕的内阁空无一人呼?!”

“臣等不敢。”

“不敢?朕看你们是敢的很!”

朱由检是彻底怒了,一把就将龙案前的茶杯给扔了出去,不偏不倚就丢在了那马御史的头上。

“陛下息怒,臣等也是为我朝新政思虑……”

“思虑…,既然尔等说张爱卿理政懈怠,那尔等有何方法从办理?”

见他们求饶了,朱由检想也不想就给他们出了道难题。

开玩笑,就这等大事,哪怕是换了刘伯温那等牛人,也得需要近半年的时间才能搞定!

因为,此时的大明可不是刚刚建立,朝中一切的一切都有既定规则和利益群体!

“这…,陛下此乃非臣等所擅长……”

听的此话,一众御史便开始左顾右盼了起来。

“哼,既然没有办法,那还说什么?都给朕去闭门思过三日,若想不出从办理的全然之法,那朕便敕尔等一个狂悖之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