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 第381章 焦字未灭潮信先至(第1页)

第381章 焦字未灭潮信先至(第1页)

江潮声裹着烟火气扑进鼻腔时,顾承砚的鞋尖已经陷进滩涂的湿沙里。

芦苇丛在他身侧簌簌作响,像无数双攥紧的手。

"顾先生,退潮还有半刻。"青鸟压低声音,指节扣住腰间的短刀——那是方才在码头痛击巡查日军时崩了刃的,此刻还沾着暗红的血渍。

顾承砚没应声。

他盯着二十步外的沙滩:被大火烤焦的木片歪歪扭扭拼成"山"字,浪头刚退下,最下边的一横已被啃噬得只剩半截,像个瘸腿的人。

"三年前苏伯父批注《江南织谱》时说过。"他喉结动了动,指腹摩挲着腕间蓝布锦囊——那是苏若雪方才系上的,还带着她体温的余韵,"水载形,沙记事,潮退后字不灭者,乃天授之信。"

苏若雪的指尖在他手背轻轻一按。

她不知何时蹲了下去,蓝布裙角沾着泥点,却仍挺直了脊背:"阿砚是说,潮水会帮我们留住证据?"

"他们烧织机、毁字迹,以为水能冲掉一切。"顾承砚蹲下来,与她平视。

火光映得她眼尾泛红,像浸了血的珍珠,"可水也能显形。"他抬手指向那半残的"山"字,"取油布拓印,再用盐粒勾边——盐遇水融化,会带动沙粒流动,反而把焦木的痕迹嵌得更深。"

青鸟的动作比话音更快。

他从怀里抖开防水油布的瞬间,顾承砚瞥见他袖管里新添的刀伤,血珠正顺着肘弯往下淌,却被他用牙咬着油布边角,腾出双手去捡压角的石块。

苏若雪解下药囊的手稳得惊人。

细盐从她指缝漏出,在"山"字外围勾勒出月牙状的边框,像给焦木刻的字镶了道银边。

顾承砚注意到她指甲缝里还嵌着昨夜拓印保养卡时沾的墨,此刻在月光下泛着青黑,像朵开在指节上的墨梅。

"来了。"青鸟突然屏住呼吸。

第一波潮水卷着碎木片扑上滩头时,顾承砚的后背绷得像张弓。

浪头漫过"山"字的刹那,他看见苏若雪的睫毛剧烈颤动,盐粒在浪里化作细白的雾,与泥沙搅成浑浊的漩涡。

退潮时,三个人同时屏住了呼吸。

焦木刻的"山"字竟比之前更清晰了——盐粒溶解带走表层浮沙,露出底下被火烤得硬的沙层,焦木的痕迹深深嵌在其中,像用刀刻进了石头里。

"他们想让潮水做帮凶。"顾承砚伸手摸了摸那道加深的横,沙粒扎得掌心疼,"结果潮水成了我们的证人。"

苏若雪的指尖轻轻碰了碰他手背:"拓片我收好了。"她指腹沾着盐粒的晶亮,"等天亮。。。。。。"

"等天亮。"顾承砚替她说完,"让全上海的人都看见。"

第二日晌午,《沪上夜报》的油墨味混着生煎香气漫遍弄堂。

报童举着报纸跑过顾家绸庄门口,扯着嗓子喊:"看嘞看嘞!

长江夜现神秘巨字,渔夫说见东洋船推织机下江!"

顾承砚站在绸庄二楼的账房里,望着楼下围读报纸的人群。

苏若雪捧着茶盏过来时,他正盯着桌上那张拓片——"山"字的焦痕里还粘着几粒江沙,在阳光下闪着金芒。

"《申报》主笔回了信。"苏若雪展开信纸,墨迹未干,"他说要派记者去江边实地探访。"

顾承砚接过信笺,扫过末尾"民族工业之泣血遗书"几个字,突然笑了:"昨天还说我们是疯了要和日商硬碰硬的老东西们。。。。。。"

"今早已有三家丝厂的老板来问。"苏若雪将茶盏递给他,指尖在他手背上轻轻一勾,"说要凑钱买报纸版面,给山字写按语。"

窗外传来更喧闹的人声。

顾承砚推开窗,看见几个学生举着"还我织机"的标语走过,后边跟着拎菜篮的阿婆、扛货包的码头工,队伍越走越长,像条慢慢苏醒的龙。

苏若雪凑过来,梢扫过他耳垂:"民间已有疑心。。。。。。"

顾承砚转身时,正撞进她清亮的眼波里。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裙角,蓝布上还留着昨夜滩涂的泥印,却比任何时候都更鲜活:"若雪想说什么?"

她望着楼下攒动的人头,嘴角慢慢翘起:"何不借山字为号。。。。。。"

话音被一阵更响的口号声淹没。

顾承砚却看清了她眼底跳动的光——那是比江潮更汹涌的东西,正在她眼睛里涨潮。

顾承砚扣上风衣纽扣时,江风正卷着报童的吆喝声撞进弄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