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开,全军将士都知道新将军体恤下属,一个个都卯足了劲,恨不得马上就跟晋燕联军开战。
可田穰苴却一点都不急。军队到了东阿城外三十里的地方,他就下令扎营,不再前进了。手下的将领都急了,纷纷来劝:“将军,晋军就在东阿城里,咱们应该趁势攻城,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啊!”
田穰苴却摇了摇头,道:“晋军刚占领东阿,士气正盛,而且城池坚固,咱们贸然攻城,只会白白损失兵力。不如先稳住阵脚,探探晋军的虚实,再找机会出击。”
他让人派了十几个探子,乔装成老百姓,去东阿城里打探消息。没过多久,探子就回来了,说晋军主帅赵鞅正在城里搜刮粮食,还强征老百姓当民夫,修建防御工事,城里的百姓都恨透了晋军。
田穰苴听了,心里有了主意。他又让人在营里竖起了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赏罚榜”:凡是能斩杀敌军将领的,赏黄金五十两,封爵位;凡是能缴获敌军兵器、粮草的,按数量奖赏;要是临阵脱逃、违反军纪的,一律斩。
这赏罚榜一立,士兵们的积极性更高了。每天训练的时候,都喊着口号,劲头十足。田穰苴还亲自教士兵们列阵、射箭、拼杀,齐军的战斗力就提升了一大截。
再说东阿城里的赵鞅,听说齐国派了个叫田穰苴的庶子当将军,心里根本没当回事。他对手下的将领说:“一个乡野村夫,也敢来跟我打仗?我看他就是来送死的!”
他派了个探子去齐军大营打探,探子回来报告说,齐军每天都在营里训练,田穰苴还跟士兵们一起吃饭、睡觉,一点将军的样子都没有。赵鞅听了,哈哈大笑:“看来这田穰苴真是个草包,连怎么治军都不知道!传令下去,明天一早,咱们出兵去齐军大营挑战,把他们打个落花流水!”
第二天一早,赵鞅亲自率领三万晋军,来到齐军大营前挑战。晋军敲着战鼓,喊着口号,声音震天动地。齐军的将领们都请战,田穰苴却道:“赵鞅这是想激怒咱们,咱们不能上当。传令下去,坚守营垒,不许出战!谁敢擅自出战,斩!”
晋军在营外骂了半天,见齐军就是不出来,只好悻悻地回去了。接下来的几天,赵鞅天天派人来挑战,可田穰苴就是不出战,只是让士兵们加固营垒,做好防御。
赵鞅渐渐不耐烦了,心里也有点犯嘀咕:这田穰苴到底在搞什么鬼?难道他不敢跟我打?
就在赵鞅放松警惕的时候,田穰苴终于行动了。他召集将领们开会,道:“晋军连续挑战数日,将士们已经疲惫不堪,而且他们以为咱们不敢出战,肯定放松了戒备。今晚咱们就夜袭晋营,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将领们一听,都兴奋起来。田穰苴接着布置任务:“公孙固,你率领五千士兵,携带硫磺、火油,绕到晋营的后方,烧毁他们的粮草营;田豹,你率领一万士兵,从晋营的左侧进攻,扰乱他们的阵脚;我亲自率领一万五千士兵,从正面进攻,一举击溃晋军,三更时分,准时动手!”
当晚,月黑风高,正是夜袭的好时机。齐军将士们嘴里衔枚,手里拿着兵器,悄悄地向晋营摸去。
公孙固率领的五千士兵,到了晋军的粮草营。守粮的晋军士兵都在睡觉,有的还打着呼噜。公孙固一挥手,士兵们就把硫磺、火油洒在粮草堆上,然后点燃了火把。“呼”的一声,火就窜了起来,风一吹,整个粮草营都变成了一片火海。
守粮的晋军士兵被火惊醒,吓得魂飞魄散,四处乱跑。田豹率领的一万士兵趁机从左侧进攻,杀进了晋营。晋军毫无防备,顿时乱作一团,有的找不到兵器,有的来不及穿盔甲,就被齐军砍倒在地。
赵鞅正在中军大帐里睡觉,听到外面的喊杀声和火光,赶紧爬起来,穿上盔甲,拿着剑冲出大帐。可他刚出来,就看到齐军已经杀进了营里,晋军士兵四处逃窜。赵鞅气得哇哇大叫,想组织士兵抵抗,可士兵们早就炸了锅,根本不听他的指挥。
就在这时候,田穰苴率领的主力部队从正面杀了进来。田穰苴手持长枪,一马当先,见了晋军就杀。齐军士兵们也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奋勇杀敌。晋军哪里抵挡得住,纷纷向后逃跑。
赵鞅见大势已去,只好带着几个亲信,杀出一条血路,往晋国方向逃去。齐军趁势追杀,一直追出几十里地,才收兵回营。
这一战,齐军大获全胜,斩杀晋军一万多人,缴获了大量的兵器、粮草,还解救了被晋军掳走的老百姓。
田穰苴却没有放松警惕,他知道燕军还在河上之地,要是燕军知道晋军败了,肯定会撤军。他当即下令:“全军休整一日,明日进军河上之地,进攻燕军!”
第二天一早,齐军就向河上之地进。果然,燕军主将乐羊听说晋军大败,吓得赶紧下令撤军。可他们刚走到黄河边,田穰苴就率领齐军追上来了。
燕军本来就心虚,见齐军追来,吓得赶紧上船逃跑。田穰苴让人驾着小船,追击燕军。燕军士兵慌不择路,很多人掉进黄河里淹死了,还有不少人被齐军俘虏。乐羊好不容易才带着残兵逃回燕国。
就这样,田穰苴率领齐军,没用一个月,就收复了被晋燕联军占领的所有失地。消息传到临淄城,齐景公高兴得跳了起来,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到郊外迎接田穰苴。
见到田穰苴,齐景公一把拉住他的手,热泪盈眶地说:“爱卿啊,你真是齐国的救星!若非你力挽狂澜,齐国就危险了!寡人今日就封你为大司马,执掌全国军政,以后齐国的军队,就全靠你了!”
田穰苴躬身谢恩:“主公过奖了,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能击退敌寇,保住齐国,全靠主公的信任和三军将士的奋勇杀敌。”
齐景公哈哈大笑:“好!好一个谦逊的大司马!回宫!寡人要为你设宴庆功!”
就这样,田穰苴从一个庶子,一跃成为齐国的大司马,执掌全国兵权,成了齐国最有权势的大臣之一。
田穰苴当上大司马后,并没有居功自傲,而是更加用心地治理军队。他深知,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仅要有严明的军纪和勇猛的士兵,还要有正确的军事思想。所以,在整顿军务的同时,他还开始整理自己的军事理论,想把自己的治军经验和打仗心得写成一部兵书,传给后世。
那时候没有纸,写书全靠竹简。田穰苴就每天忙完军务后,在灯下一边思考,一边用刀在竹简上刻字。有时候想到一个好点子,哪怕是半夜,他也会爬起来,点亮油灯,赶紧刻在竹简上,生怕第二天忘了。
他的妻子见他这么辛苦,就劝他:“夫君,你白天忙军务,晚上又熬夜写书,身体会吃不消的。”
田穰苴笑着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为齐国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再把治军打仗的道理传下去,让后世的将领都知道怎么保家卫国。现在我当了大司马,有机会完成这个心愿,怎么能偷懒呢?”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田穰苴写了整整三年,终于完成了这部兵书。因为他后来官至大司马,所以这部书就被称为《司马法》。
这部《司马法》可不简单,它不像其他兵书只讲怎么打仗,而是把“仁”和“义”放在了第一位。开篇第一句就是“以仁为本,以义治之”,意思是说,战争的根本是仁爱,治理军队要靠道义。田穰苴认为,打仗不是为了杀人放火、掠夺土地,而是为了“止戈为武”——用战争来制止战争,保护老百姓不受欺负。
书里还讲了很多治军的道理,比如“赏罚分明”:“赏不逾时,欲民得为善之利也;罚不迁列,欲民睹为不善之害也。”就是说,奖赏要及时,让士兵们赶紧尝到做好事的好处;惩罚要当场执行,让士兵们马上看到做坏事的后果。
再比如“体恤士卒”:“凡战,三军一人,胜。”意思是说,打仗的时候,全军上下要像一个人一样,才能打胜仗。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就是要将领体恤士兵,跟士兵同甘共苦。田穰苴在攻打东阿的时候,跟士兵们一起吃粟米、喝野菜汤,士兵们生病了,他亲自照顾,这些都写进了《司马法》里,成了后世将领学习的榜样。
除了治军,《司马法》里还讲了很多用兵的策略,比如“击其微静,避其强静;击其倦劳,避其闲窕”——敌人兵力薄弱、士气低落的时候,就进攻他们;敌人兵力强大、士气高昂的时候,就避开他们;敌人疲惫劳累的时候,就进攻他们;敌人安逸休整的时候,就避开他们。田穰苴夜袭晋营,就是用了这个策略——晋军连续挑战数日,疲惫不堪,又放松了警惕,所以他才趁机夜袭,一举获胜。
《司马法》写成后,田穰苴把它献给了齐景公。齐景公看了之后,赞不绝口:“爱卿这部兵书,真是字字珠玑啊!有了这部书,咱们齐国的军队就能永远强大了!”他让人把《司马法》抄了很多份,分给齐国的将领们,让他们都学习。
后来,《司马法》慢慢流传到了其他国家,成了各国将领必读的兵书。
有一次,晏婴来拜访田穰苴,看到他正在修改《司马法》,就问他:“穰苴啊,你这部书里讲了这么多仁爱的道理,可战争本来就是残酷的,你觉得这些道理真的有用吗?”
田穰苴放下手里的刀,看着晏婴说:“晏相,您想想,要是将领不爱惜士兵,士兵怎么会为将领卖命?要是军队不体恤百姓,百姓怎么会支持军队?当年周武王伐纣,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周武王的军队爱护百姓,而商纣王的军队残害百姓。所以说,仁爱不是软弱,而是强大的根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