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自信,他毫不动摇。
然而,每当与老九相比,他便心生顾虑。
特别是朱元璋最后的问题,让他倍感挫败。
要让大明越整个西北?他心中暗自承认,这实在是难以实现。
在北平府时,他曾试图效仿老九的做法,却最终以失败告终,四不像的结果让他深知自己的局限。
面对朱元璋,朱棣坦承:“儿臣……做不到。”但他随即话锋一转,指出老九的做法虽看似成效显着,实则可能动摇皇室对天下的掌控。
他质疑道:“父皇难道不觉察到这一点吗?”
沉默片刻后,朱棣不得不承认,在这一点上,老九确实胜他一筹。
但他不愿轻易认输,因为在他看来,朱松的改革政策正威胁着老朱家的皇权统治。
这与儒家的立场不谋而合,儒家思想之所以从汉朝开始盛行,正是因为它贴合皇权统治,能有效维护皇室的权威。
而朱松的改革,却与儒家思想大相径庭,两者仿佛处于两个极端。
朱棣用“离经叛道”来形容朱松的改革,认为这并无不妥。
朱元璋听后,心中也有所触动。
他知道,皇室的掌控力迟早会动摇,大明国祚虽长达五百多年,但最终还是以和平方式交出了名义上的权力。
然而,即便后世明国不再由皇室直接统治,皇室的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乃至全世界都敬畏着皇室的存在。
时代前行,科技需新,工业待兴,旧念当弃!
穿越至未来,朱元璋已悟此理。
目睹后世皇室安逸,明国昌盛,他对改革前景乐观,认为朱松所忧,皆可化解,后世现代即为明证。
然朱元璋亦知,难以强求他人同念。
毕竟,仅他们十人穿越至此。
“吾知你所虑,但信老朱家子孙,必不负吾!”
“此亦你不及老九之处!”
“老九心怀天下,而你私利过重。”
“你以为老九真在意那皇位?”
“你对九弟,了解尚浅!”
朱元璋沉默片刻,无奈叹息。
此番言语,令朱棣愕然。
他未曾料到,朱元璋竟在此事上支持老九,评价如此之高!
老爷子莫非疯了?
不顾威胁皇权之制?
这与自毁长城何异?
他不信老爷子会大公无私至此,舍弃家族利益,只为百姓。
在他心中,据他对朱元璋的了解,老朱家定居位。
皇室、百姓,而后权贵。
此乃朱元璋心中阶层之序。
但朱松改革,竟置百姓于皇室之前!
朱棣视之,不可思议!
“罢了,今日言此,乃为提醒你。
吾知你意,望你收敛念头,安心为藩王,镇守漠北,治理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