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算是大开眼界了吧?”朱松接着说,“日后大明此类战船只会更多,即便是攻打东瀛,也不过一日之程。”
朱元璋望着藩王们惊愕的脸庞,不禁放声大笑!
“父皇与老九打造此等战船,意在征讨东瀛?”
“此船虽疾,却略显小巧,能载几何人马?”
“此类战船现下有多少?”
朱樉连声追问。
“仅此一艘下水,余者尚可建造。”
“一年之内造出二十艘,并非难事!”
朱松笑答。
一年二十艘?!
藩王们闻言,震惊之色溢于言表!
若一年能造数十艘如此快舰,不出数年,上百艘便指日可待!
且此仅为汉中造船厂之力!
若朝廷于沿海广建,产量定当倍增!
“建造此船,所费几何?”
朱棣皱眉问道。
此言一出,众藩王亦从震惊中回神。
此船虽,费用想必不菲!
老九,或朝廷,能否承担大批建造之资?
面对朱松,朱棣无力招架。
闻朱棣之言,朱元璋亦怔,目光转向朱松。
此蒸汽机船造价,他未曾问过老九,朱标亦不知情。
因造船厂开销皆由老九承担,朝廷尚未出资分文!
“此两千吨排水量战舰,船体与动力系统造价约五十万两,加舰载武器,总价约八十万两。”
“此乃成本,若售于外,至少百万两一艘!”
朱松坦诚相告。
“售于外?”
朱棣瞠目结舌。
此等之物,亦可外卖?
“确实如此。
造船厂虽属国有,归朝廷管辖,但即便是亲兄弟也得算清楚账。”
“大明水师若要购置此类军舰,必须确保造船厂有利可图,这样造船厂才能支付工人薪酬,进而研更多先进技术装备。”
“无论是军舰还是舰载武器的升级强化,都需造船厂盈利,且需将大部分利润投入技术研。”
朱松一脸严肃地阐述着。
在场藩王大多听得一头雾水,对朱松所提的研投入毫无概念。
唯有朱元璋和朱标等人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
这就像后世军队采购装备需向专门企业付费一样。
而且后世企业不仅要自行投入科研经费,国家还需从国库拨款支持各项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