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几位兄弟想和朱校一样与朱松合作,对朱松来说并非难事。
眼前的四位藩王,与他算是同舟共济,自是可信之人。
朱校可行,其他三人自然也可!
“你们要办厂也非不可。
我与父皇谈谈,问题不大。
但你们若与我合作,其他兄弟会作何感想?”
朱松神色严肃地提醒。
“管他们作甚?”
朱柏不以为意地撇嘴。
其实其他藩王多半不会在此事上费心。
他们之所以有意参与,全因与朱松的关系。
但对朱松而言,最大的变数在于燕王朱棣。
毕竟燕王一家日后将赴漠北!
漠北矿产丰富无比!
若朱棣有意,加之姚广孝那和尚从中撺掇,即便我不说,他们在漠北寻得铁矿或煤矿也非难事!
当然,这些朱松不会向眼前的藩王透露。
“嗯……待元宵节后,其他藩王离去,我们再一同找父皇商议吧!”
“毕竟兵工厂朝廷占大头,还需父皇点头才行!”
朱松思索片刻,觉得说服这几个兄弟轻而易举。
短时间内,大明军队难以全部换上燧枪,现有产能不足。
若在朱权、朱柏和朱椿封地各建一兵工厂,产量必增。
“元宵节后再议此事。”
此言一出,藩王们兴奋不已。
朱棡则显得淡然,主导权不在他,利益无损即可。
五兄弟茶楼议毕,朱松返汉王府。
深夜,朱元璋于朱松书房阅读,皆为后世史书,兴趣浓厚。
“老九归来?”
见朱松,朱元璋放下书,笑问。
老爷子心情愉悦。
“与老十七等茶楼小憩。”
“父皇为何未眠?”
朱松笑答。
“年老觉少,时辰尚早。”
“蒸汽机船进展如何?”
朱元璋话锋一转。
“父皇放心,元宵节试航无碍。”
朱松笑答。
“深夜茶楼相聚,所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