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朱元璋,眼界已大不相同,怎会再用旧观念审视此事?
“这……”
朱高炽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应答。
他怎会知晓其中缘由?
这难道不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吗?
礼法制度岂可违背?
他不解朱元璋为何动怒,且似有支持朱松之意。
朱高炽三兄弟皆惊愕不已。
老朱家团圆之时,燕王朱棣再遭重击
众人对朱元璋因朱高炽关于玻璃的言论而动怒感到意外。
唯朱松与随侍朱元璋左右的蒋瓛知晓其中关窍。
如今的朱元璋,目光已不局限于玻璃这类无关紧要之物。
他更为关注的是工业与科技的展。
他迫切期待朱松能尽快将未来之物全部呈现。
朱松强调,若大明仍墨守成规,遵循旧制,工业与科技展终将受限。
封建束缚正是阻碍工业与科技前行的最大绊脚石,这也是朱松对儒生不以为然的原因。
朱元璋同样持有此见。
儒家所倡“饱暖思”,即民众温饱后追求享乐的言论,在他眼中已不适用。
因为他已亲眼目睹六百年后的现代文明。
再审视这些陈规陋习,就连朱元璋也觉荒谬至极。
人的视野决定了其高度。
时代局限性曾束缚朱元璋,但国运系统、朱松的改革及此次穿越,极大地拓宽了他的视野。
因此,当听闻朱高炽表封建言论时,他大为恼火。
“父皇,侄儿只是随口一提,请勿介意。”朱松适时出面缓和气氛。
朱元璋见朱松开口,稍愣片刻,随即意识到自己反应过激。
往昔,自己或许也会持此见解。
“罢了。
记住,祖宗之规,善者从之,不善者弃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朕亦出身贫寒,方有今日。”
“人不可忘本,必须将百姓置于心中!”
“此语不仅针对你们几个孙子,同样对你们所有人!”
朱元璋无奈叹息,正色告诫在场藩王及朱高炽三兄弟。
众人连忙应允。
不久,得知消息的燕王朱棣也匆匆赶至汉王府。
望着众多儿子齐聚一堂,朱元璋心中满是喜悦。
年关将至,哪位老人不期盼儿孙环绕膝下?
朱标,晚宴前夕匆匆抵达汉王府,因朝中事务繁忙,他乘火车匆匆赶来,恰赶饭点抵达汉中。
“此番能归家共度新春,皆需感激老九!”晚宴上,朱元璋突如其来的话语,令在场皇子皇孙面面相觑,不解其意。
“既已归来,便在西北多留几日,元宵后再启程。”朱元璋笑道,“元宵佳节,我带你们看样好东西!”
他并未多言,众人却因此更加好奇,尤其是朱松与朱标之外的皇亲,纷纷揣测所谓“好东西”究竟为何。
莫非老九又有新创举?老爷子此番召集众人归京,莫非就为了这神秘之物?
尽管心存疑惑,却无人敢贸然问。
既然老爷子已话,待到元宵自会揭晓!
除夕前夕,汉中军的工作如火如荼。
据秦武统计,报名参军者众多,已逾二十万,但符合条件且通过考核者仅两万有余。
按朱松之意,欲组建三万水师,恐怕需延至年后方能完成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