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狼居胥,乃每位将领梦寐以求之事!
更何况,朱元璋身为皇帝,或将开创皇帝封狼居胥的先河!
按历史轨迹,朱棣本在五征漠北时实现此壮举,但此后恐怕再无机会,因为漠北终将归属大明,狼居胥山也将成为大明疆域内的一座山峰。
朱元璋欲成封狼居胥第一人,或许也将是最后一人,毕竟在自己的国土上再提封狼居胥,已无实际意义。
“那得看那些对手的态度。”
“若他们愿意投降,我们便在他们乞降后登山;”
“若他们固执不降,仍欲一战,那我们就先登山,再与他们交锋!”
朱元璋淡然说道。
有了老九在,封狼居胥不过是举手之劳。
“那先将四哥他们召回,三路大军在狼居胥山下集结!”
“我们就等着看那些对手如何抉择!”
朱松闻言,也不禁展颜而笑。
现今,城池与军事要塞基本竣工,朝廷与各藩王的三十万大军足以守护这些要塞与城池,东西两路骑兵大军亦可合兵一处,漠北以东的局势已完全掌握在大明手中,那些对手已难以掀起波澜。
“好,召回老四他们!”
朱元璋应允。
数日之后,燕王朱棣、晋王朱棡与宁王朱权各率兵马,与朱元璋及朱松的中军于巴彦会合。
十二万铁骑补给充足后,继续向狼居胥山进。
与此同时,漠北各部族的探子自新建的军事要塞与城池周边返回,带回了明军欲在漠北长期驻守的消息。
漠北上下,鞑靼、瓦剌各族皆为之震动。
短短三月,大明竟建起诸多要塞与城池,这是如何做到的?
在草原上筑城,真的有必要吗?
朱元璋是否已丧失理智?
在漠北筑城,意味着大明誓要世代统治此地!
汉人与游牧民族的区别,核心在于是否依赖城池而居。
汉人农耕为生,土地固定,故建城池,民众世代相守。
而游牧民族不同,他们以放牧为生,需随草场迁徙,城池对他们而言是负担,既不经济也不实用。
倘若在漠北筑城,或许能抵挡一时明军,但一旦城破,则万劫不复。
漠北的自由迁徙,才是他们的生存之道,打不过便逃,无后顾之忧,损失亦小。
这便是贫穷与富有的区别,富有者顾虑多,无城池束缚者则无所顾忌。
然而,这一切被大明彻底打破。
……
准格尔部……
“父亲,明军已在漠北筑城设垒,且精锐骑兵正向更北处推进,显然誓要征服漠北!”马哈木忧心忡忡地对浩海达裕道。
“依你之见,下一步该如何行动?”浩海达裕皱眉问道。
“我们不能坐视不理,趁着瓦剌尚存实力,必须与鞑靼联手,将明军逐出漠北!”马哈木断言,“漠南已失,但漠北绝不能再失!”
“然而,各部领近日纷纷提议,欲与大明朝廷和谈。”浩海达裕忧虑地说,“即便瓦剌与鞑靼联手,也未必能敌过明军。”
浩海达裕深知瓦剌内部并非团结一心,各部落领各有打算。
一旦大明对瓦剌用兵,定有部落选择投降。
届时,瓦剌与鞑靼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明军已足够棘手,若内部再生分歧或叛乱,将是致命打击。
马哈木闻言焦急:“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你明日与其他部落领一同觐见大明皇帝朱元璋,尝试通过谈判让明军撤退。
只要代价不过分,我们可先应承下来,待明军撤离后再作打算。”浩海达裕沉思后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