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海达裕神色凝重地摇了摇头。
“好吧,我这就让阿鲁台的人回去。”
马哈木无奈应声,随后步出营帐。
……
然而,草原各部未曾料到,不仅在曼达汉,明军东西两路驻军之地,亦有大批步兵驻扎,并开始修筑要塞。
朱元璋命令耿炳文率十五万大军携带筑城物资深入草原,显然意在大展宏图。
如此一来,大明在草原的步兵总数已达三十万,且无需冲锋陷阵,只需占地筑城防守。
浩海达裕此刻方知,大明此番志在必得整个草原,非昔日得胜即撤之态。
“明军在草原建两要塞,屯兵三十万!”
“他们疯了吗?”
“大明何来如此多粮草物资?”哈马木闻讯震惊道。
“朝廷或许不足,但汉王朱松定有!”
“千算万算,漏了汉王!此番朱松可是下了大本钱!”浩海达裕面色阴沉,冷哼一声。
“那我们如何应对?”
“看明军这阵仗,誓要一举占领草原啊!”马哈木焦急道。
着急的不仅是浩海达裕与马哈木,整个草原部落,无论瓦剌还是鞑靼,闻大明屯兵三十万,筑六要塞,皆心急如焚。
往昔,六要塞与三十万大军,大明粮草难支数月。
数月后,明军必退,他们尚可重返草原。
而今,朱松供养这三十余万大军数十年亦非难事。
即这三十万大军,可长驻草原,要么决战,要么避战不归。
总之,大明三十万大军已在草原扎根。
“阿鲁台与鬼力赤有何动静?”浩海达裕问。
“尚不明朗!鞑靼现仅两路可选,要么与明军一战,将其逐出;要么继续蛰伏。”
哈马木面露无奈,解释道:“不,他们尚有其他选择。”
浩海达裕缓缓摇头,神色愈凝重:“何选择?”
哈马木闻言,一脸惊讶。
“他们可向西进入瓦剌领地,或直接归顺瓦剌!”浩海达裕直言不讳。
“此乃幸事!”哈马木眼睛一亮。
“蠢材!”浩海达裕斥道,“你可想过明军之意?他们正是为鞑靼而来!若瓦剌接纳鞑靼,大明岂会坐视不理?鞑靼投靠,反倒为大明攻伐瓦剌提供了口实!”
浩海达裕失望地望向哈马木,叹其只见利益,未察风险,终究太年轻。
“应……不会吧?”哈马木迟疑。
“明军虽于草原驻兵三十万,却皆为步兵,骑兵不过十余万。
马哈木与鬼力赤骑兵亦有十余万,加之我瓦剌二十万骑兵,大明岂敢轻举妄动?”
“他人我不敢断言,但汉王朱松,他必敢!”浩海达裕脸色阴沉,举例道,“他曾以三万人灭东察合台,收复西域,汉中军威名远扬,战斗力非草原骑兵可比!”
所幸草原无城可守,明军大炮无用武之地,且运输艰难。
即便正面不敌,逃跑尚有可能。
这或许是最坏中的一丝慰藉。
“不可!你即刻前往,请各部领至大营共商对策,万不可让阿鲁台与鬼力赤之兵马踏入我瓦剌领地!”
浩海达裕心忧愈甚,当即向马哈木下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