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朱元璋所期望的结果。
“这不合理!若这厂乃朝廷所有,我们何以收取费用?”朱棡迅指出疑点,一脸困惑。
就如同工部制造的铠甲兵器,皆是朝廷财产,即便是供给朝廷或藩王军队,也是直接调配,哪有让军队自费的道理?
“三哥,你又误解了!”
“此厂虽归朝廷管辖,却也是个的企业。
企业自当追求盈利!”
“换言之,即便是朝廷部门,该付费时仍需付费,即便是朝廷军队装备,也得向此厂账户拨款!”
“藩王亦是同理!”朱松含笑解释。
“竟有这样的事?”朱棡闻言惊愕不已。
“往后炼钢厂、煤炭厂及此类产业,皆将定性为国企!”
“这些国企虽要服务于朝廷与军队,但也需盈利,以确保企业健康展!”朱松神情严肃地说明。
这套理念,朱松早在汉中府时便已向朱元璋阐述。
朱元璋在明白其益处后,自然点头赞同。
往昔国家生意多由户部掌控,但小农经济下,管理事务并不多。
未来工业若兴起,仅凭户部管理定会生乱。
将这些产业设为实体,仍为国家所有,却能自主经营,方能确保其长远展。
“老三,别再多问,今后听老九的,他让你如何便如何!”朱元璋摆手,对朱棡叮嘱。
“儿臣遵命!”朱棡心头一紧,连忙应答。
随后,朱棡欣然收下这一百套甲胄装备,分给麾下将领。
明日即将出征,他麾下八千骑兵与朱棣、朱权相比相形见绌。
但有了这一百套装备,局势便大不相同了。
即便面对老四麾下的两万骑兵,朱棡亦敢于正面迎战!
父子三人在晋王府共度一夜后,次日清晨,朱棡麾下的八千骑兵也已准备完毕。
临行时,朱棡妥善安排了王府事务,并与家人道别,随后跟随朱元璋和朱松的大军,踏上了前往北平府的征途。
一行人自太原府向东北进,行程约千里。
然而,由于道路非水泥铺设,行军度受到影响。
历经五日,大军终于抵达北平府城外。
令朱元璋与朱松惊讶的是,北平府竟也修建了水泥路。
须知此前水泥仅在汉中和西安府可见,即便是朱元璋欲修路,亦需从西北采购水泥。
而燕王朱棣并未有从西北采购水泥的记录,这水泥路究竟从何而来?更令人震惊的是,北平府内竟有多座水泥厂。
朱元璋疑惑地询问朱松:“老九,你是否将水泥制法透露给了老四?”
朱松摇头否认,心中同样震撼。
他怀疑朱棣或许也如父亲般获得了某种未知的力量,但随即又觉得这种想法荒谬。
朱松下车仔细察看了水泥路,现其质量远不如西北的水泥路,推测是水泥杂质过多或生产不达标所致。
他将这一现告知朱元璋,后者皱眉沉思,表示需亲自询问朱棣方能解惑。
此时,在北平府内,宁王朱权与燕王朱棣已集结兵马,于城楼下静候朱元璋大军的到来。
朱权接获朱元璋书信后,即刻调动六万朵颜三卫兵马,直趋北平府,与燕王朱棣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