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在此,请太子殿下示下!”詹徽闻言,急忙出列恭敬回应。
“詹大人,此份乃父皇对西征功臣的封赏名单,你吏部先行审阅。”朱标言罢,命太监将朱元璋拟定的名单送至詹徽面前。
詹徽身为吏部尚书兼太子太保,地位显赫,与蓝玉等人私交甚笃,亦是文官集团中少数能与淮西勋贵交好之人。
自汉中府归后,朱标直言不讳地告知詹徽,皇位终将传给汉王朱松,并道出其中缘由。
詹徽初闻此言,震惊不已,然稍作思索,便恍然大悟。
他似乎明白了户部尚书张紞为何会投向汉王阵营。
有皇帝与太子支持,汉王朱松掌控朝局,只是时间问题。
张紞运气极佳,作为六部尚书之个倒向汉王者,据传在汉中助汉王处理诸多事务,日后汉王即位,他必将受到重用。
詹徽在朱标的劝说下,亦决定站队汉王朱松。
虽未公开表态,但他心中已明确立场。
当詹徽公布朱元璋的封赏名单后,群臣哗然。
特别是老爷子一次性赐予汉中四位将领爵位,此信号极为明显。
大明开国以来,从无藩王属官封爵之例。
即便是伯爵,其尊贵远不及侯爵、公爵,但此例一开,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不就等于从侧面宣告,汉王朱松未来的身份与成就,绝非仅仅局限于藩王之位?
那些本就惶恐不安的儒臣们,此刻更是焦躁难安。
更令人震惊的是,吏部尚书詹徽对此封赏竟无异议。
“太子殿下,此封赏万万不可!”
“大明从未有过给藩王属官封爵的先例!”
兵部尚书茹常率先站出来反对。
茹常作为儒家坚定的支持者,又曾是太子朱标的伴读,他自信以与朱标的关系,提出反对意见定会被考虑。
朱元璋任命他为兵部尚书,也是因为他与淮西勋贵不和,能牵制兵部与武将的关系。
兵部若与武将勋贵过从甚密,后果将不堪设想。
“大明虽无此先例,但并不意味着不可有,如今不就有了吗?”
“耿青、秦武、杨赫、周通四人在西征中立下赫赫战功,封爵亦不为过,毕竟他们为大明开疆拓土,收复了西域!”
朱标从容不迫地回应。
茹常闻言,顿时目瞪口呆。
他万万没想到,朱标竟会在此事上如此糊涂。
老爷子糊涂也就罢了,连太子朱标也如此,汉王朱松究竟给他们父子灌了什么汤?
“此事已定!”
“吏部和兵部记册后,封赏即刻下!”
朱标不容茹常再劝,果断下令。
一时间,茹常脸色铁青。
朝堂上文武百官面面相觑,皆未料到如此结果。
谈及耿青四人功绩,封爵实属应当,即便藩王属官封爵无前例,亦非不可破之规。
朝会散后,朱标方离奉天殿,便被茹常急拦。
显然,茹常欲阻朱标封赏秦武等人爵位。
朱标正色拒之:“茹卿,此言休提。
有功必赏,乃父皇与我之共识。
西域之功,若不足封爵,岂不让大明将士寒心?文官以政绩晋升,武将唯战场立功。
此时反对,岂非要与武将对立?”
茹常面色铁青,未料朱标如此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