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虽不及后世,但两地距离适中,山地不多,得以成。
路成,朱松更坚西安府为区域贸易中转中心之念。
汉中近期风头过盛,朱松拟转移众人视线,将产业重心移向西安,或直接从西安起步展。
毕竟,西安府之底蕴,非汉中可比。
此刻,西安府已归属汉王朱松管辖,他毫无后顾之忧,视其为又一汉中府来运作。
朱松闻汉中至西安的水泥路竣工,遂问袁管家:“货运车辆筹备得如何?”
袁管家回:“殿下,橡胶厂已备妥,共制出五百余辆货运车厢。”
朱松点头:“按计划,将所有外销货运仓库迁至西安。
同时,西安的盐、茶、陶瓷及蜂窝煤厂皆可开工。”
袁管家笑答:“几日即可完成。
西安厂房已就绪,只待材料与工人。
当地百姓亦翘以盼。”
朱松神色凝重:“再有流民、灾民,尽量安置于西安。
汉中人口近两百万,已达饱和,无法再增。
此事你需上心,妥善安排。”
人口虽为城市展的关键,但亦须适度。
北方乃至荆襄、蜀地之人皆欲迁汉中,足见汉中百姓生活之优越。
然朱松不能一味吸纳,两百万乃汉中极限。
人口过剩,资源分配将失衡。
简而言之,汉中资源仅供两百万人。
若欲增人,须待转型展,而这需要时间。
将盐、茶、陶瓷及蜂窝煤等厂的重心移往西安,并不意味着汉中原有的产业将被废弃,而是要推动它们迈向更深层次的转型与升级。
朱松意在使汉中的所有产业实现高端与精细化的蜕变,摒弃过往单纯追求数量规模的模式,转而寻求品质上的飞跃,走高端精细化的展道路。
至于大规模生产任务,则全面转移至西安承担。
此举旨在促进西安民众的就业,并带动当地经济飞展。
从地理位置考量,西安更为优越,交通便捷,可用土地亦远汉中。
此外,橡胶厂及朱松的某些核心部分仍需留在汉中。
目前橡胶产量有限,主要来自朝廷在琼州新植的橡胶树,预计洪武三十年方能收割。
因此,橡胶的大规模生产推广尚需时日。
现有的橡胶供应,汉中橡胶厂已能完全消化,且仅能进行小规模生产,数量有限。
同时,西安将兴建众多水泥厂与炼钢厂,以满足朱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汉中地域狭小,难以施展。
若大明全国修建水泥路,仅凭汉中的水泥产量,远远不足。
这正是朱松决定转移部分产业至西安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原因,便于将物资输送至大明各地。
……
应天府。
早朝上,张紞依计行事,向文武百官宣布了汉王关于在江南、东南及两广设立经济特区的提议。
朝堂上下,一片哗然。
众人虽早有预料,却未料到此日来得如此迅。
那些保守的文官,顿时乱了阵脚。
“陛下,微臣赞同,汉王朱松的提议确实可行,西北地区过去一年的进步,众人皆已见证。”
太子朱标即刻在张紞之后,未待其他大臣有异议,便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此举如投石入水,涟漪四起,令诸多欲劝阻的大臣哑口无言。
诸如黄子澄、齐泰、刘三吾等,皆是儒家之典范,且为太子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