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的块茎更长,表皮多为红色或紫色,藤蔓可匍匐生长。
辣椒则是灌木,果实呈尖长形,未成熟时为绿色,成熟后变红。
以及成熟前为青色,成熟后为红色的番茄等。
秦明还会现场给他们画图演示。
“玉米苗茎秆有绒毛,和狗尾草的光滑茎秆不一样。
土豆叶是奇数羽状复叶,别和茄子叶搞混。”
陆地训练第二项,野外生存与防护。
这一项倒是简单多了。
毕竟他们在秦岭生存了二十年了。
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得如何在野外生存……
其实这一项主要还是针对美洲大陆那些可能存在的未知毒蛇、猛兽和未知蚊虫……
陆地训第三项,种子采集与保存。
秦明教他们如何挑选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
玉米要选颗粒饱满、排列紧密的果穗。
土豆要选表皮光滑、无芽眼腐烂的块茎。
红薯要选重量在半斤以上、无破损的块根。
采集后,需用麻布将种子分类包裹,放入铺有干燥草木灰的木箱中防潮。
同时在木箱上标注作物名称、采集时间和地点……
最后便是海洋陆地的最终合练,模拟远航全流程!
训练的最后一个月,秦明组织了一场为期十天的全流程模拟远航。
六七八大队登上海船,从琅琊港出,驶向附近的无人小岛。
全程模拟“出海—航行—登陆—勘探—返航”的完整流程。
航行中,他们遭遇了模拟的暴雨、大雾天气。
队员们熟练地调整航向、检测补给。
登陆小岛后,按照训练要求搭建营地、采集淡水……
同时分组进入岛上的山林,成功找到了秦明提前布置好的“目标种子”。
返航时,遇到模拟的“海盗袭击”,他们自然是激动的都得迅拿起武器防御。
最终他们顺利返回琅琊港。
合练结束当天,秦明站在船头,看着列队整齐的三千队员,声音洪亮。
“六个月海上磨筋骨,两个月陆上练乐神,你们现在手里握的不仅是种子。
更是大秦的粮食,是千万人的活命希望。
记住,活下来,带回来!”
队员们齐声应和,声音甚至震得海面都泛起涟漪……
即将到来的出海远航,他们已然准备就绪……
几乎就在六七八大队完成特训后的几天。
那艘巨轮经过墨家与公输家的合力建造,目前也已经接近了尾声。
几天后,巨轮成功入海。
不过墨家和公输家的人还在船上进行最后的调试和完善。
最夸张的是,那艘巨轮停靠在琅琊码头,看上异常的宏伟。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那艘巨轮看上去甚至比整个琅琊看上去都要又高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