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圣贤庄,藏书阁外。
荀夫子负手而立,晨露打湿了他的衣袍,他却浑然不觉。
他的目光落在初升的朝阳上,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却也‘制天命而用之’。
昨夜,有人用最霸道的方式,给他上了一课
天命?亦可争!
他想起年轻时周游列国,见惯了战乱流离,总有人将兴亡归咎于“天命”。
可昨夜那道身影,却以血肉之躯硬撼天道,天下兴衰,不在天,而在人!
“好一个天下是人的天下!”
荀夫子抚须长叹。
“老夫活了近百年,今日才真正见到,什么叫人定胜天。。。。。。。”
或许是因为精神上的触动,又或许是因为昨晚秦明因为那场撼天之战确确实实伤到了那个虚无缥缈的存在。
导致它对人间的桎梏有了些许松动。
自言自语间的荀夫子身上开始生了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变化,以及一些肉眼可见的变化。。。。。。
原本看上去垂垂老矣,面如枯木,仿佛随时都有可能会仙逝的荀夫子。
此时他脸上纵横丘壑的皱纹虽然没有消失,但双目间的精气神却和之前有些不一样了。
简单点儿说就是他身上原本的死气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枯木逢春的气息。。。。。。
海边的观景亭,小圣贤庄的三位掌门正在谈论昨夜那场,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原,就连东海都受到影响的暴风雨。
海风带着雨后的腥咸掠过观景亭的飞檐,伏念负手立于栏前,玄色儒衫被晨风吹得微鼓。
他望着远处翻涌的浪涛,声音沉如古钟。
“昨夜风雨,天地变色,非关阴阳失调,实乃人力撼天。。。。。。
《中庸》有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先生此举,似逆‘中和’之道。。。。。。”
站在他右侧的颜路出了不一样的观点。
“师兄,《论语》亦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所谓天命,若压得人喘不过气,纵是孔孟复生,恐也不会无动于衷。。。。。。”
张良立于伏念左侧,他的理念更加偏向颜路。
“《荀子·天论》有云,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一生主张‘制天命’,昨夜先生所为,恰是将这话刻进了天地间。。。。。。
天下非天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天命要苦天下人,人自当争命。。。。。。”
伏念非常清楚张良的来历,以及张良之前的一些私下里小动作。
伏念身为小圣贤庄的大掌门,平时忙得很,作为一把手,他还需要保持该有的威严。
他虽然不支持张良的做法。但张良毕竟是他的同门师弟。
所以他一直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也正因如此,为了避免两人之间爆正面冲突,所以他很少去与张良交流或者谈心。
所以对于张良已经“归顺朝廷”这件事他并不知道,因此对于张良此时表现出的态度感到有些惊讶。
“子房,你变了……”
“师兄,人都是会变的,而且我觉得现在的我才是真正的我。”
伏念点头表示赞同。
“你能够看透命运带给你的枷锁,并且成功摆脱掉它,这很好。”
张良对伏念拱手施礼道。
“子房在这里谢过掌门师兄往日对子房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