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容,醒醒,快松手。”
没有反应。
他又尝试着去掰她的手指。
刚掰开一根,另一只手立刻缠得更紧。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洛尘保持着一个极其别扭的姿势,渐渐感到手臂麻,腰也开始酸了。
他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这比熬夜打推演还累。
最终,他放弃了挣扎。
洛尘长叹一口气,认命般地在床沿边上,小心翼翼地找了个空隙,挤了挤,躺了下来。
韩王府也没有下人,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与此同时。
推演依然在按照洛尘的规划展。
不过此时在线的玩家仅仅只剩下了两名。
建元十一年,春至建元十三年,冬
洛尘控制的洛海王船队已如同一个庞大的跨洋经济实体。他利用绝对的海上霸权,彻底垄断了大唐与西方、南洋、乃至新大陆的所有海上贸易渠道。
丝绸、瓷器、茶叶,这些传统的出口王牌,其定价权已完全掌握在船队手中。
船队通过控制出货量和销售渠道,一方面抬高其在海外的售价,赚取惊人利润。
另一方面,则压低了在大唐境内的收购价,使得江南等产地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
来自异域的玻璃器、钟表、呢绒、香料等奢侈品,被同盟大量输入大唐。
这些商品主要面向权贵和富商阶层,定价高昂,如同抽水机一般,持续不断地将大唐境内的白银吸走。
洛尘有意识地选择那些在朝廷中有一定影响力、且与北方传统军事贵族集团存在矛盾的江南籍官员或士绅,给予他们独家代理权、低息贷款甚至是干股分红。
这些人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下,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他们在朝堂上为同盟的利益声。
建元十五年,北方匈人再次大举寇边,军费开支剧增,朝廷财政终于到了崩溃的边缘。
早就成年的建元帝,想要借此江南集团的手,从内阁手中夺取力量,完成亲政。
建元十五年,末,建元帝重组内阁,重用江南派压制北方派。
然而在皇帝和江南派的前后夹击下,以及匈人强大的攻势下,北方派直接在朝中溃败,大权完全落入了江南派的手中。
建元十六年,江南派推行开放,引进洛氏资本,在国内训练新军,以对抗匈人。
不甘心再次被架空的建元帝,暗中勾结新军统领,想要夺得京城大权,压制江南派。
然而建元帝的信,第二天就被人公布在了朝堂上。
朝堂众臣群情激愤,纷纷指责建元帝是昏君,是暴君。
皇帝威信扫地,朝中各势力纷纷选择投靠江南派。
建元十六年,经过内阁讨论,洛尘正式被朝廷加封异姓王,并进入内阁。
建元十七年,洛尘率新军在燕州迎战匈人,大破匈人十万主力。
班师回朝后,洛尘被朝堂众臣推举为内阁辅。
建元十八年,建元帝组织太监意图谋反,但是被朝臣提前察觉。
宫内所有太监宫女全部被一并移走,整个宫殿中只有建元帝一人。
建元十九年,建元帝在宫内患病身亡。
由于建元帝未留下任何子嗣,朝廷陷入了立君难题。
内阁辅洛尘表示,过去的十几年已经证明,朝廷没有君主亲政也能过得很好。
如今不如就由内阁来负责领导国家。
洛尘的建议很现实,但是对于君主制已经根深蒂固的众人来说,还是不能接受。
哪怕皇帝没有权力,那也要有个皇帝才行,毕竟自古以来都是这么过来的。
于是洛尘提议,既然皇帝只是一个吉祥物,那不如就让他的夫人来当吧。
他的大夫人李婉筠和二夫人李曼瑛都是光昌帝女儿,还育有两女一子,当个挂名皇帝名正言顺。
在洛尘的全力收买和绝对的实力下,朝堂上下没用多久就同意了洛尘的提议。
洛氏正式成为了大唐的皇族。
史称洛氏代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