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台:监察天下官吏,弹劾失职官吏,若官吏触犯律法,移交监察院处置。
钦天监:观察各地天象,预警可能的天灾,制定历法。
律法寺:根据各部要求制定律法。
鸿胪寺:掌管外交以及对外情报搜集。
太史局:管理国家藏书,记录史实,编修史书。
印书局:管理各地印书坊,审核书籍,未得到印书局许可印刷的书籍为非法。
邮驿局:管理天下驿站邮政。
三军都督府:制定军队的作战计划、管理军队的驻防和调动。
司农寺:研究良种和研农业生产器械。
这就是目前大虞朝廷的状况。
除律法寺、鸿胪寺、司农寺和御史台外,其余的都在州、郡、县有下限的部门,比如礼部,到了州一级礼司、郡一级有礼曹、县一级有礼卫。
可以说,这套制度的完成,极大地削弱了巡抚、太守和县令的权力,加强了中央的集权。
在军队方面,大虞已经形成了卫军、边军、屯垦军、和禁军的体系化建设。
卫军可以说是沐津前世中的民兵和武警的结合体。
在各村都有卫军的存在,农闲之时,除非是年纪上了五十岁的以及年龄不到五岁的幼童,其余的不论男女,都需要参加一定时间的军事训练。
同样还是农闲之时,各县的主管当地卫军的县尉,要组织各村镇之间进行演武,比武的前三名会获得奖赏。
奖赏一般是糖、鲜肉、蜜饯等,同时还要戴红花骑高头大马去村镇巡游。
最开始制定这种赏赐的时候,沐津曾问葛栩,要不要再加点铜钱。葛栩却是摇头,说这样的赏赐,远比铜钱赏赐要好。
人都喜欢吃甜的,而普通百姓吃甜食的机会很少,所以与其给钱,不如给他们糖和蜜饯。至于鲜肉就更别说了,都想吃肉啊。
卫军中也是有职业兵的,这些职业兵,主要职责就是在县城的各个官道上巡逻,以及剿灭本县的土匪强盗。
卫军中经常有比武,比武中的优胜者就会进入禁军。
禁军是大虞的职业军,非战时在各地驻扎,剿灭各地的匪乱或者卫军对付不了的土匪强盗,战时负责征战。
边军也是职业军,主要职责是守卫边防,战时扈从禁军出征作战。
屯垦军是比较特殊的存在,分为屯田军和建设兵团。
屯田军主要是用在边地,给边军提供粮食补给。
建设兵团则是综合性的军事生产组织,屯田、开荒、畜牧、开工坊……基本上就没有建设兵团不涉及的。非战时期搞经济建设,战时也可以出兵守卫地方。建设兵团的主要作用要么是巩固边防,开蛮荒,守卫边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