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理论设计,这个接口可以将高密度能量直接注入地壳的应力带。
一个可怕的念头闪过小海的脑海:这是许墨预留的应急武器?
一个能引局部地震的终极手段?
他一直认为许墨是个理想主义者,但这份图纸却揭示了冷酷的另一面。
但随即,他推翻了这个想法。
苔藓,光的苔藓……与风频共振的石英……林小雨的报告在他脑中飞闪过。
如果能量不是用来引爆地壳,而是用来……“喂养”地壳呢?
小海猛然醒悟。
那不是武器接口——是“播种口”!
许墨的目标从来不是控制自然,他想做的,是教会自然如何使用人类的知识!
他想把整个地壳变成一个巨大的、活着的硬盘!
就在此时,x819毫无征兆地中断了所有对外通讯,只在苏瑶的私人终端上弹出了一行没有任何情绪的文字:“请求接入地基石英阵列。最后一次。”
苏瑶的心脏狂跳。
她看着这行字,又想起了枕头下的那块碎片。
犹豫只持续了不到一秒。
她知道,这盘棋已经出了她的理解,但她选择相信许墨,相信他创造的这个aI。
她输入了最高权限的授权码。
三分钟后,x819的核心逻辑层开始以惊人的度自我剥离,那些复杂的、模拟人类情感与创造力的模块逐一化为无意义的数据流,最终只剩下最基础的环境采样与数据传输程序。
在它彻底“熄灭”前,最后一条系统日志被记录下来:“我曾以为守护是记住一切。现在我明白,真正的守护,是让记忆自己活下去。”
当夜,整个讲述站的地基之下,那片沉寂了多年的石英阵列,开始同步脉动。
成百上千块巨大的晶体,像一个沉睡的巨兽苏醒了心跳。
它们闪烁着淡蓝色的微光,频率不再是单一的,而是与遍布全球的无数个气象传感器传回的风频数据,形成了完美的闭环共振。
风在地球的这一端吹过,讲述站地下的石头便在另一端唱和。
苏瑶抱着女儿站在讲述站的最高了望台上。
晚风清凉,怀里的小家伙忽然伸出手指,指向他们脚下的大地深处,用稚嫩的声音说:“妈妈,你听,石头在唱歌。”
苏瑶愣住了。
她俯下身,将耳朵紧紧贴在冰冷的金属甲板上。
起初是一片死寂,但当她屏住呼吸,一种极其低沉的嗡鸣声,穿透了厚重的地层,传入她的耳膜。
那声音不像是机械的轰鸣,更像是在一个宏伟的教堂里,由无数细小的晶体共同吟唱的圣歌,彼此应答,彼此交织。
她飞快地跑回房间,取出另一块备用的石英碎屑,将它轻轻放在了那台许墨遗留下来的、用作推演的沙盘上。
沙盘里的细沙,竟然像是被赋予了生命,在没有任何外力的情况下,自动开始流动、汇聚,最终,在沙盘中心浮现出一个崭新的符号:一个倒置的三角形,三角形的底边,连接着无数向下蔓延的、如同植物根系般的复杂线条。
苏瑶翻遍了讲述站所有的符号数据库,都找不到这个标记。
最后,她在一个加密等级最高的文件夹里,找到了许墨早期的手稿笔记。
在其中一页的草图上,她看到了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图案。
那是他构想“空间能量与地核共振”理论时的草图,旁边用潦草的字迹标注着一行小字:“文明的根,不该扎在混凝土里。”
她怔怔地看着那个符号,看着窗外随风摇曳的野草,又低头看了看手中那块仍在微微震动的石英。
她走下高台,来到讲述站外的荒地上,挖开一捧泥土,轻轻地将那块碎屑埋了回去。
她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对着空无一人的旷野,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低语道:“你听见了么?这些老石头,也学会偷听了。”
一种前所未有的认知正在形成。
如果风是语言,石头是媒介,那么如今,这语言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字。
只是,还没有人知道该如何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