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骠骑将军马和其子马日磾会师于汉阳郡,将北汉凉州都督张辽等围困于平襄、成杞、阿阳一带。这时,北汉昭武帝吴权在司州汴京终于收到了凉州八百里加急军报。吴权看后大怒,急招大将军徐晃,席军师沮授,副军师郭嘉进宫议事。
吴权坐在龙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大殿内静得能听见烛火摇曳的声响,三更的梆子刚刚敲过,他却毫无睡意。
"陛下,徐大将军和两位军师到了。"内侍轻声禀报。
"快请。"吴权直起身子,将那份被捏得皱的军报重新展平。
三人快步走进殿内,衣袍上都沾着夜露。徐晃甲胄未卸,显然是从军营直接赶来;沮授虽然衣着整齐,但冠微斜,看得出是匆忙起身;郭嘉则披着一件厚裘,不时低声咳嗽,苍白的脸上带着病容。
"诸位爱卿看看这个。"吴权将军报递给最先上前的徐晃,"马父子会师汉阳,张辽被困在平襄、成杞、阿阳一带,已经半个月没有消息了。"
徐晃浓眉紧锁,快浏览着军报上的字句:"数万大军被困?马这是倾巢而出啊!"
沮授接过军报时,手指微微抖。他仔细看了两遍,这才缓缓抬头:"陛下,情况比想象的更糟。汉阳存粮不足,若是被围过一个月,恐怕。。。。。。"
"所以朕才连夜召你们进宫。"吴权站起身,在大殿中来回踱步,"张辽是朕的肱股之臣,凉州更是西北门户,绝不能有失。"
徐晃单膝跪地:"末将愿率京师三万精兵即刻出,日夜兼程赶往凉州!"
吴权正要点头,却听见郭嘉轻声咳嗽:"大将军忠勇可嘉,但从京师到凉州,最快也要二十日。等大军赶到,恐怕汉阳早已被攻破。"
"奉孝有何高见?"吴权转向这位多谋之士。郭嘉虽然体弱,但每每有出人意料之计。
郭嘉裹紧裘衣,声音虽轻却清晰:"远水难救近火。不如让张燕都督从并州出兵,距离更近,五日便可抵达凉州。"
沮授眼睛一亮:"奉孝此计甚妙!张燕手下有两万骑兵,机动性强,正好可以牵制马的围城部队。"
吴权沉思片刻,突然问道:"若是马分兵阻击张燕呢?"
"那就正中下怀。"郭嘉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红晕,"陛下可还记得征西将军白善此刻驻守在扶风郡?"
吴权猛地转身:"你的意思是。。。。。。"
"让白善将军进攻汉中。"郭嘉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在汉中位置,"马的老巢若被攻击,他必分兵回援。届时张辽压力大减,张燕的援军也能更容易突破防线。"
沮授抚掌笑道:"好一个围魏救赵!若是运作得当,不但可解凉州之围,说不定还能趁势夺取汉中。"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郭嘉微笑道,"白将军只需摆出大军压境的架势,多树旗帜,广布疑兵。马远在凉州,难以判断虚实,必定惊慌回援。"
吴权终于露出笑容:"好计!好计!如此一来,马尾不能相顾,我军可获全功。"
但他随即又收敛笑容:"不过凡事都要做最坏的打算。若是马不顾汉中,执意要先破张辽呢?"
沮授上前一步:"陛下所虑极是。老臣建议让白善将军为主攻,携带火器营和飞豹军主力猛攻汉中,争取一股拿下汉中。"
"双管齐下,万无一失。"吴权点头,"具体该如何调度?"
四人围在地图前,烛火将他们的身影投在殿墙上。
"先八百里加急传旨张燕,命他率轻骑火驰援,以解张辽之围。"沮授指着地图上的路线,"走泾水河谷,这里地势平坦,适合骑兵奔袭。"
"给白善的旨意要明确,此次是主攻,势要拿下汉中郡,以期马回援。"郭补充道。
徐晃指着凉州一带:"张辽那边也要派人突围传信,让他知道援军将至,务必死守待援。"
吴权沉吟道:"马骁勇善战,其子马日磾也非等闲之辈。张辽以寡敌众,恐怕支撑得十分艰难。"
"张文远治军有方,平襄城防坚固,粮草虽不足,但守上一月应当无碍。"徐晃与张辽共事多年,对他颇有信心,"关键是让他知道援军将至,这样才能坚定守城决心。"
"那就这么定了。"吴权坐回龙椅,开始口述旨意,"命张燕即日率骑兵两万驰援凉州;白善率部猛攻汉中,携带火器营和飞豹军精锐,一举踏平汉中郡。"
内侍迅记录着旨意。吴权又补充道:"给张辽的旨意上要写明,朕相信他能力保凉州,待解围之日,必当重赏。"
旨意拟好后,吴权亲自用玺,看着内侍将三道圣旨分别交给三路信使。
信使马蹄声远去后,大殿内又恢复寂静。吴权站在窗前,望着西方天空:"诸位爱卿,你们觉得有几成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