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津渡,王殊正在写信给安邑的谢琰,准备将前线送回的百姓安置过去。
乱世之中的百姓,便如浮萍一般,被抓到哪,就在哪重新生根,所以难免骨肉离散,家破人亡。
有鉴于此,王殊不愿将这些关中的百姓送到洛阳或者更远的地方,而是就近,整体安置在河东,这样等收复了关中,这些百姓还有与家人团聚的那一天。
慕容冲快步走进军帐,笑道:“寄奴战告捷,在华阴城外击败秦人的援军,俘虏数百人。”
说着他将一封信递给王殊,又道:“运送俘虏的战船已经停在渡口,等世子安排。”
王殊接过信,看完之后,也笑道:“以寄奴的脾气,肯定觉得秦人来得太少了。
慕容冲的想法与何无忌、刘裕一样,讥笑道:“那总好过王孝伯还在渭水边上干等,大荔城一个人都没派过来。”
“这种话出门就别说了,大家眼下都是一体,”王殊摇摇头,说道:“大荔城没剩下多少守军,派多派少都不合适,不派也很正常。”
慕容冲应了一声,说道:“朱将军应该开始攻打华阴城了,这次能不能拿下潼关,就看他要花多久。”
拿下华阴城,晋军便可凭借此城和渭水,将潼关封锁住,任它如何难攻,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破城也只是时间问题。
王殊点头道:“不错,必须赶在秦人的援军到来之前,攻破华阴,夺取立足之地。”
他说着,将书信交给崔宏存放,又道:“俘虏和之前的百姓一样,都送往安邑。”
崔宏问道:“安邑那边还没回复,需不需要先等等,而且这事也得报与周王知道。”
“河东急需人口恢复生产,所以安邑不会拒绝的,”王殊笑道:“至于父亲那边,我已去信和他说了,无妨。”
蒲阪是军资的转运点,不方便安置百姓和俘虏,但又不好让他们一直住在船上,所以王殊便决定直接把人送走。
见他这么说,崔宏不再多言,按他的指示去办。
于是数千百姓和俘虏从船上下来,在晋军的押送下,老实地前往安邑。
战船往来之时,运送的攻城器械已经被搬到了华阴城下,在城外一字排开。
华阴城在潼关西侧,地处后方,所以算不上什么要地,城中只有五千守军,平时的主要任务是往潼关运送粮草辎重。
朱序没有调动何无忌和王恭的队伍,命他们依旧守在两侧,阻挡秦人的援军,自领三万大军攻城。
城头烽烟不断,但临近的郡县无力救援,长安又远在两百多里之外,华阴守将只得在城中征集民夫,作为兵力的补充。
晋军对这次进攻的准备充分,数十架抛石机和床弩足足往城头倾泻了一个多时辰,将城楼砸得稀烂,城墙上一片狼藉,断臂残肢随处可见,守军躲在墙后瑟瑟抖,根本不敢抬头。
远程火力结束,云梯和攻城车被推了上来,一队队晋军举着盾牌,向城墙靠近。
攻城战进入下一阶段。
洛阳城中,王凝之正在拆看儿子送回来的书信,谢道韫靠在他边上,等了一会,然后等不及地凑过脑袋一起看。
“居然先斩后奏,擅自处理百姓和俘虏的事,”王凝之说道:“我可是让他去主持战事的,况且河东也不归他管,真是乱来。”
谢道韫夺过信,仔细看了一遍,不以为然道:“这有什么,阿奴不是在信中解释了,他这是不忍关中百姓散落各地,临时做的处置。”
王凝之摇摇头,“现在还是战时,关中并未收复,将百姓和俘虏放在仅一河之隔的河东,可不是什么好主意。”
谢道韫见他说真的,皱眉道:“你不会为这么点事,去驳阿奴的面子吧?在我看来,他将人送到蒲阪后方的安邑,已经是很妥善的处置了。”
“你就惯着吧,”王凝之无奈道:“那他自作主张,干预地方,这总是做错了吧?”
谢道韫冷哼两声,“阿羯可不会反对给河东增加人口,这算什么干预地方。”
王凝之叹道:“我又没说要驳斥阿奴,你不能不讲道理啊。”
王殊急着处理百姓和战俘的事,不仅没有得到王凝之的同意,还自己私下与谢琰联系,怎么都是不对的。
以谢道韫的聪明,自然清楚儿子的处置有些瑕疵,见王凝之这么说,她也退让一步,笑道:“等他回来,我一定好好说说他。”
王凝之无奈地摇摇头,“你这样袒护阿奴,对他的成长可没好处。”
谢道韫这会反应过来,斜着看他一眼,“我看未必吧,就算我不说,你还打算将阿奴怎么样吗?”
王凝之不动声色,淡然道:“当然,我会将他调回来。”
谢道韫戳穿他的口是心非,“我才不信,你就是想借我的口说出来而已,真要处置,你都不会给我反对的机会。”
王凝之绷不住了,笑道:“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
王殊虽然做得不够完美,少年心性,有些急了,但初衷值得肯定,王凝之还不至于为了这点小事,就给儿子的第一次出征加个污点。
谢道韫将信守好,骄傲道:“你知道就好,还想在我这耍小聪明,我可不上当。”
“是是是,”王凝之笑道:“不过我们先说好,等阿奴回来,该批评还是得批评,你到时候可得站在我这边。”
谢道韫点头道:“这我当然知道,我是那种是非不分的人吗?”
“以前当然不是,”王凝之嘀咕道:“可现在为了儿子,就不好说了。”
谢道韫笑着回道:“阿奴这么优秀,你就偷着乐吧。”
王凝之摇摇头,认命地摊开一道空白文书,提笔蘸墨。
谢道韫问道:“给阿奴回信吗?我也有话要和他说。”
“不是,给阿奴的私信你回吧,我就不写了,”王凝之说道:“我这是补一道文书给河东郡,要求他们安置百姓和俘虏。”
大权在握后,王凝之现在越来越强调规矩,所以先为王殊把窟窿补上。
谢道韫嗯了一声,就在长案对面坐下,给儿子写起了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