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头,王凝之看着儿子带领一万大军出城。
王殊骑在马上,身着明光铠,腰间悬着一柄长剑,马鞍左侧挂着长弓,右侧挂着箭囊,他没有带长武器,双手握着缰绳,两腿轻夹马腹,走在队伍的最前方。
明光铠是铁制扎甲,胸部是整块甲片,其他部位则用小甲片编缀而成,有披膊、腿裙,还有护项,防护面积最大,因其在阳光下甲片耀眼而得名。
随行军士,则多着这个时代常见的两裆铠。
何无忌、刘裕和慕容冲等人在他身侧,负责统领这一万人马,配合朱序作战,刘穆之和崔宏等人则与王殊一道,坐镇后方,驻守蒲津渡。
大军整齐前行,在阳光下渐行渐远,王殊的身影慢慢看不到了。
沈劲看着身侧眯起眼的王凝之,说道:“那我也准备出了,有我在,你大可放心。”
王凝之摇摇头,苦笑道:“真是比我自己上战场还紧张。”
沈劲深以为然,他就没打算让儿子沈赤黔投身行伍。
送走沈劲后,王凝之返回宫中。
谢道韫正坐着呆,见他回来,忙问道:“怎么样,阿奴出了吧?”
“早就出了,”王凝之答道:“我看着沈世坚动身后,这才回来的。”
谢道韫胡乱地点点头,王殊虽然经常在外,但出门游历与上战场怎么能一样,所以她心里十分忐忑。
王凝之到她身边坐下,安慰道:“阿奴将来是要执掌天下的,你要对他有信心。”
“执掌天下,何须亲自领军出征?”谢道韫嘀咕道:“真不知道你想把他培养成什么样子。”
王凝之笑道:“又不是让他冲锋陷阵,哪有你说的这么夸张,我在外征战多年,不也一直好好的。”
谢道韫冷哼道:“阿奴可没你那么诡计多端,他心思单纯,为人善良,所以我才担心。”
王凝之苦着一张脸,“你不仅诋毁我,还小看阿奴。”
王殊在父母家人面前,自然是单纯善良,但他又不傻,在外面肯定不是这样了。
谢道韫不讲理地回敬道:“那我不管,反正你得盯紧河东,阿奴的消息,我每天都要知道。”
王凝之一声长叹,“早知道这么麻烦,我真该自己去的。”
夫妻俩其实都担心儿子,互相抱怨几句,心里还能好受些。
数日之后,从洛阳出的五万大军抵达陕城,渡河前往河东,奔赴蒲阪。
王殊身为周王世子,是这次出征名义上的统帅,但实际上的军队指挥权,王凝之交给了朱序。
所以在抵达蒲阪之后,王殊坚持让朱序坐在主位,对大军号施令。
“朱将军治理青州多年,百姓安定,又北伐辽东,西征并州,战功卓着,此次出征,我就是来向将军学习的,可不敢居上位。”
两人谦让了一回,在王殊的坚持下,最终还是朱序坐到了帅案之后,王殊则在他侧前方坐下,其余众将,分坐两排,以王恭与何无忌为。
行军安排,在出前,朱序便和王凝之有过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