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青州和兖州的援军抵达洛阳。
青州刺史朱序领军两万,亲自前来;兖州同样出兵两万,但新上任的兖州刺史桓冲没有过来,领军的是兖州长史王恭。
桓伊在调任并州,前往晋阳后,没有带王恭赴任,而是将他留在了兖州。
大军在城外驻扎后,朱序和王恭在王殊的带领下,前往周王宫中,拜见王凝之。
几人策马走在城中,王恭看着繁华而有序的洛阳街市,表情凝重。
朱序则一脸轻松地和王殊笑道:“怎敢劳烦世子出城相迎,周王实在太客气了。”
王殊的骑术不错,手握缰绳,缓缓而行,笑道:“使君不远千里,前来支援,父亲再三叮嘱我,一定要借这个机会,多向使君学习。”
朱序愣了下,问道:“这次出兵伐秦,世子也要同去吗?”
王殊笑着点点头,“此中详情,一会到殿中再细说。”
朱序应了一声,若有所思。
王恭这时说道:“不知荆州的战况如何,临行前,丰城公托我代为询问。”
王殊侧头看向他,“听说还在僵持之中,荆州军没有收复顺阳,但秦军也并未突破荆州军的防守,南下襄阳。”
“既然荆州遇袭,周王为何不先行救援?”王恭问道:“若是将进攻关中的大军调往武关道,秦军不早就被逼退了。”
朱序皱了皱眉,觉得王恭这样责问王殊,有些无礼。
王殊倒是不以为意,笑道:“各路大军如何分工、如何配合,都是各路主将来洛阳商议后的决定,王长史如此一问,是担心荆州军挡不住秦人的兵锋吗?”
他看着笑眼盈盈,但在王恭眼里,却是笑里藏刀。
“没有,我自然是相信荆州军的,”王恭回道:“只是觉得秦军进入荆州,一方百姓遭难,周王应该先救民于水火之中,而不是趁机出兵关中。”
他说得愈不客气,王殊身边的何无忌和刘裕等人都是面带怒色,连朱序也策马靠近了些,打算制止王恭的连续诘难。
不过王殊已经笑着答道:“王长史心念百姓,令人佩服,但秦晋之间,乃是国战,并非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将士们征战沙场,更是讲不了仁义道德,父亲和诸位将军做出现在的决定,想必是从全局考虑的。”
他这话颇显大气,既承认王恭考虑百姓是好的,又说明两国交战,当以大局为重。
朱序终于可以插上话了,“世子说得对,两个月前的殿中议事,我也在场,若是大军齐聚襄阳,秦军要么据城而守,要么裹挟百姓,退往汉中和武关,那样对荆州百姓而言,才更是一场大难。”
王恭无话可说,在马上拱拱手,对两人的解惑表示感谢。
王凝之早已在殿中等候,看到朱序和王恭进来,向他行礼,笑道:“次伦远在青州,老是麻烦你过来,我心难安。”
朱序赶紧道:“周王客气了,为国效力,义不容辞。”
王凝之点点头,又看向王恭,“孝伯在兖州一向可好,幼子接手后,一应事务可还顺利?”
王恭躬身回复,“承周王惦记,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