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 第506章 太学风波(第1页)

第506章 太学风波(第1页)

几日之后,陈特便过来复命了。

“会稽孔氏分为两支,余不亭侯、孔车骑之子孔安国和孔汪不在扬州,此次的事他们并不知情,奉圣亭侯孔靖之策划了此事,不仅指示家中管事四处诋毁换币之事,要求孔家人继续使用旧币,还挑唆太学生聚众声讨。”

会稽三康之一的孔愉官至镇军将军、会稽内史、散骑常侍,封余不亭侯,去世后朝廷追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贞”。

王凝之问道:“可有拿到人证物证?”

“证据俱在,”陈特说道:“有孔靖之写给他人的书信,还有招供的家中管事和太学生为人证。”

王凝之点点头,“可以了,将孔靖之这一支孔氏族人尽数下狱,在太学和国子学门口张榜,列明孔氏的罪名。”

“召孔安国和孔汪回京,向朝廷解释此事。”

前面是交代陈特,后面是对郗说的。

两人齐声答应下来。

王凝之又道:“对孔靖之一族成员继续审问,务必将罪名夯实,一点小错也不要给我落下,我这次倒要看看,证据确凿之下,有谁敢站出来为孔家辩护。”

陈特拱手领命,快步去了。

郗问道:“收拾了孔靖之这一脉也就够了,为何还要将孔安国和孔汪调回?”

“一荣俱荣,一损自然也得俱损,”王凝之笑道:“孔车骑这一支我可以不杀,但敲打下还是有必要的,一来表明我并非针对所有孔氏后人,二来我要让孔氏从儒学代理人的位置下来。”

以对儒学的贡献而言,现在孔家这些人加起来都不如一个范宁,但就因为他们是孔子后裔,便可以轻易得到学子们的推崇。

王凝之打算将他们从神坛上拉下来,让学问回归学问。

儒学传承,靠的从来都不是血脉。

郗点点头,“北边传回消息,上洛的桓罴有些撑不住了,遣人向洛阳和江陵求援,你是不是得准备回去了?”

“不急,”王凝之说道:“先处理完孔氏的事,顺便等下桓幼子的反应,他若是及时出兵,上洛城还是可以救的。”

郗对此表示怀疑,“桓幼子估计还等着距离较近的卢氏或者弘农出兵。”

“那是他的选择,怪不得我,”王凝之笑道:“毕竟我人不在,洛阳的反应慢一点可以理解。”

建康城中张榜公布了孔氏的罪名之后,京城百姓和太学生们的吵闹总算消停了一阵,但紧接着又是一个热议。

孔家人该不该因此被杀?

大多数人觉得孔氏罪不至死,因为没多久之前,朝廷、或者说王凝之还放过了吴郡张氏。

孔氏的影响力可比张氏大得多,张氏都只是找了几个替罪羊,然后罚钱了事,孔氏怎么着也罪不至死吧?

不过随着榜单上孔氏的罪名越来越多,芝麻绿豆的事都被查了出来,所有人都看明白了,孔氏这回是真完了。

返京的孔安国和孔汪伏在王凝之身前,一动不动。

王凝之让人将孔氏这么些年的罪名一条条念给两人听,然后问道:“你们可知罪?”

孔汪还算镇定,答道:“殿下所列罪状,我不敢反驳,但我们兄弟这些年一直在外为官,不在会稽,这些事,我们实在不知情。”

“一句不知情,就可以抵消罪责了吗?”王凝之冷声道:“你们同为一族,有好处的时候大家亲如一家,如今大难临头,就想撇清关系,岂不可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