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淳于他们中饭吃的早,等忙着折纸盒,现路上多了些人。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女人和孩子,脚步匆匆赶回去做饭。
再等半个小时左右,男人们纷纷开始往家走,大家说着话,议论着一天的收入。
整个棚户区,好像突然活了过来。
矮胖的大姐走后,姜淳于他们的房门就没关,也没人再上门。
进进出出的人都知道号住了人,路过的时候齐刷刷地扭头看。
屋里没有开灯,吃饭的饭厅有些昏暗,只能看见有三个人影坐在桌子前,看不清男女,也看不清年龄。
三口人,住号房,看样子这家子是有点资产的。
大家也只是路过的时候扭头看看,却没一个人进门问一声,或者搭一句话。
就好像,住在这条路上的人,和后面巷子里的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
之前住号房的是一家四口,条件就不差,来的时候就租了这间房子。
男人带着儿子在码头扛活,女人带着闺女给几户人家做清扫。
空暇的时候,一家还会去赶海,捡到海货吃不完的就晒干,有的时候也能换点钱。
一家四口都能很能干,手脚勤快不说,也很有眼力劲会来事。
没两年,母女就因为事情做的利索,得了其中一个东家的看中,让她男人和儿子去看守院子,平时就是修剪草坪,种花收拾院子的活计。
女人带着闺女,也在这家,找了份打扫的活计。
一家四口都搬出了棚户区,住进了主家单独给佣人建的小楼里。
这大概是住在棚户区人,能够够上的,最好的工作。
一家人都有工作,有钱拿有饭吃,旱涝保收,还有主家提供的房子住。
只要好好干,一家人一个月攒下的钱,都够回老家建套很阔绰的砖瓦房。
当然,这种运气并不是谁都能有的。
大部分棚户区的人,还是像李大山一样,一家几口住在十几二十平的木板屋里。
冬天冷,夏天热。
可尽管这样,他们也不愿意回去。
回去的日子更难,在这里,只要你肯干,起码能吃饱饭,还能攒点钱。
攒下来的钱,在这里不算什么,但是回去妥妥就是一笔财富,足够一家人很好的生活。
等到一点钟后,棚户区的人又像潮水一般散去,很快整个棚户区又安静了下来。
只偶尔能听见几个孩童,远远传来的笑闹声。
下午,章鱼出去转了一圈,回来的时候夹了一块九十公分宽,一米八长的木板,还有两个半米高的木架子。
木板往木架子上一搭,就是一个简易的床,拆卸也方便。
好在现在天热,怎么睡都没关系。
章鱼说赵队长他们已经住进了李大山家的隔壁,床不够,高小龙给了他们几块木板搭了个大通铺。
他刚好路过,就问高小龙也要了一块床板,说是要在客餐厅搭个床铺。
高小龙不但给了章鱼一块床板,还多给了两个架子,这架子赵长启他们是没有的。
他们只有木板,回头自己找东西搭起来,铺上就行。
昨天姜淳于他们就看见,高小龙家屋子旁边堆了有二三十块这样的木板,用一块油布盖着,估计都是为了租房客准备的。
高小龙这人就是这样。
谁要是缺了,就去问高小龙要一两块,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