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曹操那些事 > 第239章 伏皇后之死始末(第1页)

第239章 伏皇后之死始末(第1页)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十二月,曹操到达孟津。

出兵汉中需经过雒阳,而后入关中,再走秦岭四道之一。

曹操还没来得及兵,许县的汉献帝着实给曹操上了一课。

之所以一直延用许县这个地名,一方面是为了区别后期许县改为许昌,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许都这个词是曹操用来巩固自身地位而设立的,汉献帝并没有正式认可许都。

从汉献帝角度,自建安元年开始,一直被困在许县,时刻想着还都雒阳。

所以就算汉献帝能认可许县在朝廷中的地位,最多也是称呼为行在。

只是为了保住性命,汉献帝面对曹操的建都,自然不敢反对。

许都由此而来。

在许都的汉献帝不敢对曹操有所抵触,时时刻刻都小心翼翼,因为他身边的侍从护卫无一不都是曹操的人,连服侍的宫女、身边的妃子等人都是曹操安排的。

他们时刻监视着献帝的一举一动,将其言行尽数禀报给曹操。

汉献帝的政令不出宫门,朝堂之上的大小事务,皆由曹操决断,他所能做的,不过是在曹操拟定的文书上加盖玉玺,维持着汉家天下最后的表面尊严。

换句话说,汉献帝虽有皇帝之名,实则已沦为傀儡。

议郎赵彦,身负掌管议政与进谏之责,向来以忠君爱国自勉。

他见献帝处境艰难,汉室衰微,心中忧愤不已,时常在献帝面前分析天下时势,陈述利弊,进献安邦定国的对策,希望能助献帝摆脱曹操的控制,重振汉室。

赵彦这些话彻底将曹操钉在了对立面,激了汉献帝对曹操的不满,更是触动了曹操的憎恶。

曹操视赵彦为眼中钉、肉中刺,认为其意图误导汉献帝,影响朝廷稳定。

对于稳定这事,不需要任何理由,曹操便将赵彦抓起来处死。

这一举动让宫中诸人看清了曹操的专横与残暴,也让献帝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自身的无力与恐惧。

那些朝廷中原本就对曹操嗤之以鼻,甚至反对曹操的人无不悚惧。

后来,曹操因一件政务需向献帝禀明,遂进入宫殿拜见。

献帝见曹操面带威严,身后随从个个神色冷峻,心中的恐惧再也无法抑制。

他深知自己的命运完全掌握在曹操手中,便鼓起勇气,颤抖着对曹操说:“您若真心想要辅佐我,就请对我和朝中大臣宽厚一些;若是不愿再辅佐,就请开恩,放我一条生路,让我离开这皇位吧。”

曹操万万没想到献帝会说出这样的话,一时间大惊失色,急忙敷衍应付了几句,便请求告辞。

按照汉朝的旧制规定:凡是领兵在外的三公,在朝见皇帝时,都必须由虎贲武士手持利刃在旁挟持,以防止意外生,这既是对皇帝的保护,也是对大臣的一种约束。

曹操此次朝见,虽有虎贲武士在场,但他们早已被曹操收买,根本起不到约束作用,可即便如此,献帝那番话还是让曹操心有余悸。

曹操退出宫殿后,回顾左右,想起刚才献帝那绝望的神情和话语,不禁汗流浃背,浸湿了衣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