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道,这片曾拱卫江宁的富庶之地,此刻却如秋叶般纷纷坠向另一方旗帜。
那旗帜属于李从嘉。
李从嘉麾下的永定军,挟着武昌大胜的雷霆之威,一路势如破竹。
兵锋所指,江淮七州之地望风响应。
怀柔招抚的仁政与兵临城下的威压交织,形成了无可阻挡的洪流。
舒州、黄州、蕲州……沿途州县,或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或开城献降以求自保。
原因无他,伪帝李弘冀得位不正,根基虚浮,民心尽失。
而李从嘉,这位曾在大周铁蹄下力挽狂澜、硬撼柴荣、赵匡胤、韩令坤、张永德等当世名将的六皇子、上将军。
一人一马,万军大阵中冲杀,江淮十四州能够保住,多亏李从嘉。
他早已在江淮十四州百姓心中筑起了“护国柱石”的丰碑。
感恩戴德的民心,成了他最坚实的后盾。
最为鲜明的信号,来自扼守淮河要冲的寿州。
清淮节度使刘仁赡,这位以忠义闻名的老将,旗帜鲜明地保持了中立,持兵未动,只言“忠心于大唐”。
这“大唐”所指为谁,不言而喻。
他的沉默,如同压在李弘冀心头的巨石,也鼓舞了更多摇摆的小势力州城。
在永定军浩荡的兵威之下,这些小城的抵抗意志迅瓦解,降旗纷纷竖起。
李从嘉的大军,就这样几乎兵不血刃地席卷而下,旌旗蔽日,鼓角连营,直抵庐州城下。
庐州,这座距离江宁不过三百里的重镇,,隔江的滁州、和州等李弘冀最后的屏障,也弥漫着末日将至的恐慌气息。
庐州城内。
肃杀之气被一股激昂的期待所取代。
李从嘉在亲卫的簇拥下步入帅府,几位风尘仆仆却目光灼灼的爱将早已恭候多时。
光州守将卢郢,沉稳干练。
庐州守将孙汉威,虽面带疲惫却眼神坚毅。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侍立一旁、壮如铁塔的光头猛将,先锋申屠令坚。
他本是李元清麾下亲卫都头,去年光州血战中便追随李从嘉冲锋陷阵,悍勇无匹。此刻见到主帅,申屠令坚咧开大嘴,激动地抱拳,声若洪钟,全无礼数却透着赤诚。
“上将军!您可算来了!这几日被那姓林的压着打,憋屈得俺老申屠浑身不自在!哈哈,这下好了,有上将军坐镇,看那林仁肇还如何猖狂!”
李从嘉见他肩上负伤,可知战斗惨烈。
当年在光州城下,李从嘉持槊杀敌,攻杀赵匡胤等一众武将,就是在申屠令坚掩护之下,此人悍勇有当世典韦之猛!
而今身上却挂了彩。
申屠令坚看上将军瞧着自己,挠挠头道:“我挡住了他的攻击,却没人能斩伤他……真是可恨,以后跟着主公战场冲杀爽利,来到此处,定能斩了此贼性命。”
厅中众人皆知他性情,皆报以善意的笑容。
李从嘉知道林仁肇在后世中作为南唐第一将,本应该是自己麾下悍勇的将领,但是机缘巧合之下,李从嘉未称帝,林仁肇而今成了对手。
林仁肇出身行伍,虽担任将帅,仍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因此深得军心。
历史上因李煜中了赵匡胤的反间计,怀疑林仁肇通敌叛变,皇甫继勋、朱令赟等人与林仁肇关系不和,便进谗言,饮毒酒而死……
李从嘉想到此处,不禁望向了庐州城外江宁军营,摇了摇头,无奈苦笑,历史真伪不能辨别,不知道林仁肇是否有投降之心。
“但这一世,我不会让悲剧重演……要设法收服林仁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