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章沉声道,“霍普欺人太甚,我等正当奋起一击,挫其锐气!否则,待其完全消化战果,稳固哈尔汗防务,我等再想北进,难如登天!”
计划迅制定:兵分两路。
冯章亲率主力从正面佯攻,吸引霍普大军注意;
耿疆则率领军中所有还能战斗的骑兵,以及精选出的敢死步兵,迂回至哈尔汗大营侧翼,趁夜突袭,放火焚烧塔拉夫人的粮草物资,制造混乱,然后里应外合。
这是一步险棋。
汉军新败,兵力、士气、装备皆处劣势,主动进攻风险极大。
但这也是目前唯一能迅扭转颓势、提振士气的办法。
休整了一日后,趁着夜色掩护,汉军两路部队悄然出。
复仇的火焰在每一位士兵胸中燃烧,支撑着他们疲惫的身体。
然而,冯章和耿疆都低估了霍普的谨慎和老辣,也低估了那纸“卖国条约”带来的负面影响。
霍普确实在庆祝胜利,但他并未放松警惕。
他深知汉军韧劲极强,尤其冯章、耿疆皆在,绝不会轻易认输。
他派出了大量游骑,远远地监视着汉军撤退的方向。当汉军停止南撤,并开始反向运动时,霍普立刻就收到了消息。
“哦?还想反扑?”霍普接到报告后,非但不惊,反而露出了讥讽的笑容,“困兽之斗,垂死挣扎罢了。正好,省得我再去追他们。”
他立刻进行了部署:命令前线部队故意示弱,诱敌深入;
暗中将精锐骑兵调往两翼,准备包抄;同时,严令守好缴获的粮草物资,并设下埋伏。
更重要的是,在汉军动进攻前,霍普使出了他的“杀手锏”。
他派人将那份由王畅签署的、割让哈尔汗的“条约”副本,大量抄写,用箭射入汉军前锋部队之中!
当汉军士兵捡到那些羊皮纸,看到上面白纸黑字(红印)写着“大汉使节王畅”代表皇帝同意将哈尔汗之地“借”给塔拉夫十年时,整个军队都懵了!
这是真的吗?皇帝真的把我们浴血奋战守卫的土地卖掉了?那我们之前的战斗算什么?现在的反击又算什么?违抗皇命吗?
恐慌和疑惑如同瘟疫般在汉军中蔓延。
许多士兵的斗志瞬间瓦解,进攻的节奏被打乱,队伍陷入了混乱。军官们极力弹压,声称这是敌人的诡计,但那份盖着印玺的“条约”看起来如此真实,让人难以完全不信。
就在汉军军心动摇之际,霍普的伏兵尽出!
原本的佯攻变成了硬碰硬的攻坚战,而迂回的耿疆部队,则一头撞上了霍普早已设好的铁桶阵!
战斗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汉军正面进攻受阻,侧翼迂回失败,军心涣散,加上兵力本就处于劣势,很快便再次陷入苦战。
耿疆拼死冲杀,试图打开缺口,但塔拉夫人阵型严密,箭矢如雨,他的坐骑被射倒,本人也身中数箭,幸亏亲卫拼死抢救,才将他从乱军中救出。
冯章在正面看到战局不利,侧翼火光冲天却迟迟没有成功信号,心知中计,不得不再次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第二次溃败。
汉军丢下了更多尸体和伤员,狼狈不堪地撤回了那个临时营地。
清点人数,又折损了数千人马,耿疆重伤昏迷,多位将领战死。
临时营地里,哀鸿遍野。失败、疑惑、绝望的情绪如同沉重的乌云,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那纸“条约”像一根毒刺,深深扎进了汉军的心脏。
冯章站在营中,望着满营伤兵和士气低落的将士,又看着昏迷不醒的耿疆,第一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力感和深入骨髓的寒意。
伊拉古和霍普的阴谋,一环扣一环,不仅要在军事上打败他们,更要在心理上彻底摧毁他们。
“王畅……洛阳……”冯章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掐入掌心,鲜血直流。他现在几乎可以肯定,那条约绝非空穴来风。
朝廷内部,恐怕出了天大的问题!
前有强敌,后无援军,军心溃散,内患隐现。
汉军陷入了自西域征战以来,最黑暗、最危险的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