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天门的山门隐在云雾里,青石板路蜿蜒向上,两旁的古松像披甲的卫兵,沉默地立了百年。王小虎四人站在山门前,看着熟悉的匾额,竟有种恍如隔世的错觉——不过短短几日,却像走过了千里险途。
“还是家里舒坦。”赵猛伸了个懒腰,巨剑往地上一顿,震落的松针簌簌往下掉,“影阁的杂碎再敢追来,我把他们吊在山门的槐树上,让鸟啄他们的眼珠子!”
孙福缩了缩脖子,手里的弓又握紧了些:“师、师父会不会罚我们啊?毕竟……毕竟我们在外面惹了这么多事。”
“罚也是罚小虎。”聂娇娇笑着推了王小虎一把,“谁让他拿了魁,还惹来一群饿狼。”她的目光掠过王小虎腰间的墨玉葫芦,眼底闪过一丝探究——从丹阁到山门,这葫芦再没烫,却总在不经意间透着股奇异的温润,像有生命般呼吸。
四人刚走到演武场,就见个白胡子老道背着手站在练武石旁,正是断天门的掌门,清虚道长。他手里捻着串佛珠,见四人过来,眼皮都没抬:“回来了?”
“师父!”四人连忙行礼。
清虚道长哼了声,视线落在王小虎身上:“听说你拿了‘丹道魁’?还惹上了影阁和刘烈?”他声音平淡,却带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赵猛刚想辩解,被王小虎按住。他上前一步:“是弟子鲁莽,给师门惹了麻烦。”
“麻烦?”清虚道长终于抬眼,目光落在他怀里的紫檀木盒上,“《九转丹经》带来了?”
王小虎取出木盒递过去,道长却没接,只是道:“打开看看。”
当泛黄的书页展开,清虚道长的目光突然变了,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石子:“果然……缺了最后三页。”
“师父知道?”王小虎惊讶道。
“当年你师祖曾与玄黄丹阁的长老论道,见过这本秘籍的全本。”道长叹了口气,“最后三页记载的‘丹魂术’,能让丹药生灵智,是真正的上古秘法。可惜百年前就遗失了,没想到……”他的目光落在王小虎腰间的葫芦上,“你这葫芦,热了?”
王小虎心头一震,刚想点头,就听道长继续道:“别瞒我了。你自幼佩戴它,三年前你第一次引气入体时,它就亮过一次,只是当时你年纪小,没在意。”
这下不仅王小虎,连聂娇娇三人都惊呆了。赵猛挠着头:“师父,这破葫芦到底是啥宝贝?比秘籍还厉害?”
“不是宝贝,是钥匙。”道长的声音低沉下来,“打开‘神农残卷’的钥匙。”
“神农残卷?”聂娇娇失声问道,“难道是传说中神农氏留下的丹道总纲?”
“正是。”道长转身往大殿走,“进来吧,有些事,该让你们知道了。”
断天门的藏经阁在大殿后侧,终年锁着,据说只有掌门能进。当道长推开沉重的木门,一股尘封的气息扑面而来,书架上摆满了泛黄的竹简,正中央的石台上,放着个半开的玉匣。
“这就是神农残卷的存放地。”道长指着玉匣,“但百年前就空了,只留下这个匣子。你师祖临终前说,残卷会认主,而钥匙,就在断天门弟子手中。”他看向王小虎,“看来,你就是那个有缘人。”
王小虎将墨玉葫芦放在玉匣旁,刹那间,葫芦表面的云纹亮起银光,玉匣“咔哒”一声完全打开,里面竟空无一物。就在众人疑惑时,葫芦突然腾空而起,喷出一道莹白的光流,落在石台上,化作一本无形的玉册,悬浮在半空。
“这是……”聂娇娇瞪大了眼。
玉册自动翻开,第一页赫然写着“神农残卷”四个古字,紧接着,《九转丹经》缺失的最后三页内容,竟清晰地显现在上面!更神奇的是,当王小虎的指尖触碰到玉册,册上的文字突然飞了出来,与《九转丹经》的内容融合在一起,金光流转,像有无数丹药在其中沉浮。
“丹魂术……”王小虎喃喃道,那些文字仿佛活了过来,钻进他的脑海——原来所谓的丹魂术,并非让丹药生智,而是以自身神魂为引,与丹药共鸣,达到“人丹合一”的境界。
“成了。”清虚道长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意,“百年了,残卷终于认主了。”
就在这时,玉册突然剧烈震动,金光中浮现出一行新的字:“影阁异动,刘烈持‘血引符’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