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贩笑着说:“这位小哥是外地来的吧?陛下下个月要举行秋猎,还说要邀请各国使者来观礼,想让他们看看咱们大宋的威风。这些彩绸都是提前挂的,就是为了热闹。”
杨延昭心里冷笑,赵恒这是想借着秋猎炫耀自己,却不知道边关的将士们还在浴血奋战。他跟着引路的太监,一路来到驿馆。驿馆的官员早就接到了通知,把他安排在了最好的房间,还特意准备了热水和点心。
“杨将军,您一路辛苦了。”驿馆官员笑着说,“陛下说了,让您先好好休息几天,等秋猎开始了,再派人来请您。”
“有劳大人了。”杨延昭点了点头,心里却更加警惕。赵恒这么“客气”,肯定没安好心。
接下来的几天,杨延昭都待在驿馆里,没出去走动。他知道,汴梁城里到处都是赵恒的眼线,要是他随便走动,肯定会被人监视,还会被抓住把柄。
这天下午,杨延昭正在房间里看书,突然听到窗外有动静。他警惕地拔出腰间的短剑,走到窗边,轻轻推开一条缝——外面站着一个穿着黑色衣服的人,脸上蒙着面,手里拿着一个信封,正朝着他的房间比划。
杨延昭心里一动,打开窗户,那黑衣人立刻把信封扔了进来,然后转身就跑,很快就消失在巷子里。
杨延昭捡起信封,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秋猎有诈,小心太后和丁谓,他们想在猎场对你下手。寻张咏大人,他能帮你。”
丁谓?杨延昭皱起眉头。丁谓是朝中的奸臣,一直和太后勾结,上次他去汴梁,丁谓就多次在赵恒面前说他的坏话。没想到这次,他们竟然想在秋猎场上对他下手。
他把纸条烧了,心里暗暗盘算——看来这次秋猎,确实是个陷阱。他必须尽快找到张咏,看看能不能想出应对之策。
第二天一早,杨延昭以“想逛逛汴梁城”为由,带着两个士兵,离开了驿馆。他知道,肯定有人在后面跟着他,就故意绕了几条街,然后趁机甩掉了尾巴,朝着张咏的府邸走去。
张咏的府邸在汴梁城的东边,不算大,门口也没有多少侍卫。杨延昭走到门口,对守门的侍卫说:“麻烦通报一下,高阳关杨延昭求见张大人。”
那侍卫认识杨延昭,连忙点了点头:“杨将军稍等,小人这就去通报。”
没过多久,张咏就亲自出来迎接。他看到杨延昭,立刻拉着他的手,走进府里:“杨将军,你怎么来了?你不知道,现在汴梁城里到处都是太后和丁谓的人,你要是被他们现来见我,肯定会有麻烦的。”
“张大人,我正是因为有麻烦,才来找您的。”杨延昭把昨天收到匿名信的事,跟张咏说了一遍。
张咏听后,皱着眉头说:“果然不出我所料。太后和丁谓早就想除掉你了,这次秋猎,他们肯定会在猎场设下埋伏,等你一到,就对你下手。而且他们还想把罪名推到辽军或者西夏使者身上,让陛下以为是外敌想破坏秋猎,从而对你的死不再追究。”
“那我该怎么办?”杨延昭问,“要是我不去参加秋猎,就是抗旨不遵;要是去了,就会落入他们的陷阱。”
张咏想了想,说:“你必须去。要是你不去,他们就会说你心怀不轨,趁机派兵去高阳关,到时候不仅你会有麻烦,高阳关的百姓和士兵们也会遭殃。不过你放心,我会帮你。秋猎那天,我会跟在你身边,要是他们真的动手,我会想办法帮你脱身。”
“多谢张大人。”杨延昭感激地说,“要是没有您,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不用谢。”张咏摆了摆手,“我这么做,不是为了你,是为了大宋的百姓。要是你死了,再也没有人能守住高阳关,辽军就会趁机南下,到时候大宋的百姓就会遭殃。我不能眼睁睁看着这种事情生。”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商量好了应对之策。杨延昭知道不能在张咏府里待太久,就起身告辞:“张大人,我该回去了,要是待太久,肯定会引起怀疑。秋猎那天,就拜托您了。”
“放心吧,我会安排好的。”张咏点了点头,送杨延昭出了府。
杨延昭刚回到驿馆,就看到一个小太监在门口等着。那小太监看到他,连忙说:“杨将军,太后请您去慈宁宫一趟,说是有要事跟您商议。”
杨延昭心里一沉,太后这个时候找他,肯定没好事。但他也不能不去,只能硬着头皮跟着小太监,朝着慈宁宫走去。
慈宁宫里,太后正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一串佛珠,旁边站着丁谓。看到杨延昭进来,太后放下佛珠,脸上露出虚伪的笑容:“杨将军来了,快坐。来人啊,给杨将军看茶。”
杨延昭行了礼,坐在椅子上,心里却警惕着。他知道,太后和丁谓肯定会趁机给他下套。
“杨将军,听说你在高阳关屡立战功,真是年轻有为啊。”太后笑着说,“陛下一直很看重你,这次让你回来参加秋猎,就是想让你多跟朝中大臣交流交流,以后也好更好地为大宋效力。”
“多谢太后夸奖,多谢陛下看重。”杨延昭不卑不亢地说,“臣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不敢居功。”
丁谓在旁边也笑着说:“杨将军太谦虚了。您在高阳关打退辽军,保卫了大宋的边境,是大宋的功臣。这次秋猎,陛下还想让您在各国使者面前露一手,让他们看看咱们大宋将士的威风。”
杨延昭心里冷笑,丁谓这是在给他戴高帽,想让他在秋猎场上放松警惕。他不动声色地说:“臣能力有限,恐怕会让陛下失望。不过臣会尽力,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太后和丁谓又跟杨延昭聊了一会儿,大多是些无关紧要的话。杨延昭知道他们是在试探他,就一直小心翼翼地应对,没有露出任何破绽。
聊了大概一个时辰,杨延昭起身告辞:“太后,丁大人,臣一路奔波,有些疲惫,想先回驿馆休息,就不打扰您二位了。”
太后点了点头:“也好,杨将军辛苦了,就先回去休息吧。秋猎那天,可还要靠你给咱们大宋争光呢。”
杨延昭行了礼,转身离开了慈宁宫。走出慈宁宫,他才松了口气——刚才在宫里,他一直提着心,生怕说错话,被太后和丁谓抓住把柄。
回到驿馆,杨延昭立刻把两个士兵叫进来,吩咐道:“你们俩从今天起,轮流守在门口,要是有人来找我,先问清楚是谁,再通报。另外,晚上睡觉的时候,也要多加小心,别让人在咱们的饭菜或者水里动手脚。”
“是,将军!”两个士兵齐声应道。
接下来的几天,杨延昭都待在驿馆里,没有出去。他知道,太后和丁谓肯定在暗中监视他,他不能给他们任何下手的机会。
终于到了秋猎的日子。一大早,就有太监来驿馆接杨延昭。他穿上赵恒赏赐的紫色官袍,带着两个士兵,跟着太监,朝着汴梁城外的猎场走去。
猎场在汴梁城的北边,占地很广,里面有很多野兽。猎场周围已经布置了不少禁军,还有不少皇亲国戚和朝中大臣已经到了,正在猎场边的帐篷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