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玄龄的这一声喝骂,差点吓瘫了那几个书生。
瞬间,戏也不唱了,锣鼓也不响了,满堂一片寂静。
然而李北玄却无任何惧色,只是笑着对杜玄龄摆了摆手,语气轻松的说道:“几位叔叔,别急啊。”
“先看看再说嘛,不好看再生气也来得及啊。”
这一句话说完,杜玄龄顿时皱眉,回头看了赢世民一眼。
而赢世民此时,虽然脸色不是很好,但却没有叫停的意思。
只是挥了挥手,示意台上那几个战战兢兢的书生继续。
毕竟他赢世民,自认从来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皇帝。
当年他假意要修颐和园的时候,李北玄写了一篇《阿房宫赋》,直指他骄奢荒唐,把他骂得血淋淋的。
可最后呢?
赢世民不还是忍了?
由此可见。
能忍《阿房宫赋》这种恶毒的文章,他赢世民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没什么不能忍的了。
再说了,相比起那次当众上书讥讽,此刻眼前这出戏,攻击性简直太低了。
所以赢世民连动怒都犯不上,只是是抱着一种纳谏的心思,想看看李北玄到底能折腾出什么来。
于是,书生们继续演下去。
……
这一版的戏,被李北玄大幅度精简过。
许多拖沓的唱腔都被砍掉,节奏紧凑了许多。
只用了一个时辰,剧情就从梁卓暴亡、梁夫人蒙冤,直接推进到梁夫人与柳妙这对情敌,化敌为友,携手伸冤的桥段。
这两人,一个是正妻,一个是青楼女子。
本应是你死我活的情敌,可在舞台上,她们却阴差阳错,因冤情而并肩站立。
两个女角对唱,一个声腔悲怆激烈,一个声腔凄婉低回。
唱到最后,两声竟合而为一,宛若哭声与血泪齐出。
“冤屈无门诉,泣血向谁言?”
“青楼有薄命,烈妇有孤魂。”
“本是相仇恨,今朝共一心。”
“同呼青天在,愿求圣主闻!”
唱到这里,赢世民原本还带着三分冷意的神色,竟不自觉缓了下来。
戏子们唱得声泪俱下,凄厉婉转。
即便他是皇帝,听惯了百官在朝堂上正襟危坐地议事,见惯了无数奏章里冰冷的文字,也不由得心口紧,像是被什么揪住了一样。
完全没想到,一个寻常的市井冤案,居然能被搬上舞台,演绎得如此动人。
而御案下。
三阁老也不由得掩面叹息。
他们三个,都是见惯风浪的朝臣,按理说早已铁石心肠。
可眼下,却都被台上那两段唱腔击中了心弦。
梁卓之死,简直是千古奇冤!
两女联手申冤,简直是千古美谈!
一时间,三阁老都看得如痴如醉。
然而,真正的高潮,还在后头。
随着剧情的深入,舞台上的冤妇与青楼女子,终于将冤情带到了天子御前。
锣鼓急转,鼓点震耳欲聋。
随后,一个身着黄袍的书生,缓缓登场。
这,便是陛下了。
见到此人的装扮时,赢世民不由得有些忐忑。
也不知李北玄会如何编排自己。
可下一瞬,只见那人一声高唱,嗓音铿锵,直冲云霄:“青天在上,圣主昭昭!凡我子民,有冤必雪!”
唱词直截了当,满是正义与威严。
一时间,给赢世民都给听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