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的阳光刺得黎瑶眯起眼。三个月了,她依然不习惯这里的阳光——太直接,太热烈,不像家乡那种透过云层洒下的温柔光芒。
"瑶,五分钟后就位!"场助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黎瑶最后检查了一遍妆容,深吸一口气走出化妆间。《边缘救赎》片场忙碌而有序,这是她参演的第一部国际大片,饰演一位亚裔科学家。虽然只是女二号,但戏份吃重,对白全英文,挑战不小。
"黎小姐,您的快递。"一位制作助理递给她一个小包裹。
黎瑶疑惑地接过,寄件人一栏写着"林姐"。拆开后,里面是一张dVd,封面上赫然印着《黄河源》三个大字,导演署名:秦墨。
她的手指微微抖。这部纪录片终于上映了?自从离开《奔跑吧》节目组,她就刻意回避所有关于秦墨的消息——不敢看,不敢问,生怕一个不留神,好不容易筑起的心墙就会崩塌。
"瑶,该你了!"导演在不远处喊道。
黎瑶迅将dVd塞进包里,走向拍摄区。今天是一场情绪激烈的戏——她的角色得知实验失败,所有努力付诸东流。本该是个挑战,但奇怪的是,此刻她竟异常入戏。
"anet!"
镜头前,黎瑶的眼神从期待到震惊,再到绝望,最后定格在一种复杂的坚定上。她没有流泪,但每个微表情都诉说着无声的痛苦。
"cut!完美!"导演激动地站起来,"黎,你刚才的表演太棒了!那种克制下的崩溃,正是我想要的!"
黎瑶勉强笑了笑,退回休息区。包里的dVd像块烧红的炭,灼烧着她的思绪。秦墨的镜头会是什么样的?还是那么沉稳有力吗?纪录片里会有。。。黄河岸边他们最后分别的那个观景台吗?
——
拍摄结束后,黎瑶回到公寓,将dVd放进播放器,却迟迟不敢按下开始键。窗外,洛杉矶的夜空繁星点点,却找不到一颗她熟悉的星辰。
终于,她深吸一口气,按下播放键。
片头是航拍的黄河源头,壮阔而神秘。秦墨的旁白响起,低沉磁性的声音让黎瑶的心脏猛地收缩——仿佛他就坐在她身边,轻声讲述着这条母亲河的故事。
纪录片延续了秦墨一贯的风格:专业而不失温度,深刻而不晦涩。镜头下的黄河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柔静谧,就像。。。就像他看她的眼神,时而炽热,时而克制。
影片进行到中段,一段熟悉的旋律突然响起。黎瑶猛地坐直身体——这是《星河》,一极为冷门的中文独立音乐,知道的人寥寥无几。而她曾经在一个深夜的聊天中,向秦墨推荐过这歌。
当时他说:"太柔软了,不适合我。"可现在,他却把它用在了自己最重要的作品里。
黎瑶的视线模糊了。她按下暂停键,画面定格在黄河的一段急流上。水花四溅,就像她此刻纷乱的心绪。
手机突然震动,是林姐来的消息:"dVd收到了吗?秦墨这片子火了,刚拿到金熊猫奖最佳纪录片!"
黎瑶盯着屏幕,手指悬在键盘上方,不知该如何回复。最终,她只了一个简单的:"恭喜他。"
放下手机,她走到窗前。三个月了,她以为自己已经能够平静地想起秦墨,可一歌就轻易击溃了所有防线。那些刻意压抑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他在索道上向她伸出的手,他在雨中为她撑的伞,他在她遭受网络暴力时的挺身而出。。。
还有最后分别时,他眼中那种近乎绝望的克制。
黎瑶回到dVd前,犹豫了一下,继续播放。影片接近尾声时,一个意外的画面让她屏住了呼吸——那是《奔跑吧》节目组在黄河岸边的合影,所有人都笑得很开心,包括她自己。而画面一角,秦墨正看着她,眼神温柔得不可思议。
这个镜头一闪而过,普通观众可能根本不会注意,但黎瑶知道,这是秦墨留给她的,一个小小的秘密。
片尾字幕滚动时,黎瑶才现自己已经泪流满面。她擦干眼泪,从抽屉深处取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是秦墨送她的黄河鲤鱼石雕和那张纸条。"跃过龙门,勿忘归途",背面是他留给她的电话号码。
三个月来,她无数次想拨打这个号码,又无数次放下手机。不是不想念,而是不知道电话接通后该说什么。"你好吗?我想你?"这些话语在浩瀚的太平洋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黎瑶轻轻抚摸着石雕光滑的表面,将它贴在脸颊上,仿佛这样就能感受到一丝黄河的气息,一丝。。。他的温度。
——
北京,金熊猫奖颁奖典礼后台。
秦墨接过沉甸甸的奖杯,对前来祝贺的同行们点头致谢。这是他职业生涯的最高荣誉,本该是欣喜若狂的时刻,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老秦,笑一笑啊!"张毅拍拍他的肩,"这可是金熊猫奖!多少人梦寐以求!"
秦墨勉强扯了扯嘴角:"我很高兴。"
"高兴个屁。"张毅压低声音,"你这样子,跟丢了魂似的。还在想她?"
秦墨没有回答,只是将奖杯塞进包里。这个动作让张毅看到了他手腕上的红绳——简单编织的绳结上挂着一颗小小的蓝色珠子。
"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