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也太好了吧,简直满足了我对爱情的所有想象。”
“好了,快别说了,赶紧上去拿饭盒吧。”云楚瑶提醒。
李易安的饭盒在司马寒星手里呢,等云楚瑶和方若怡拿饭盒下来时,李小凤也到了。
“你们等我一下,我去拿饭盒。”李小凤说完快步向宿舍内跑去。
等到他们一行5人往食堂走去的时候,四面八方的学子老师们也都如同潮水般涌向食堂。
李易安对于这个时期的食堂很感兴趣,她想一定是到处都贴着标语的。
果然只见路边的宣传栏里贴着红底黑字的标语,“向科学进军”五个字写得笔走龙蛇。
旁边还贴着张泛黄的《人民日报》,头版标题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口袋里是今早教导主任刚刚给他们的这个月的饭票菜票。
学校的饭票和菜票和市面上的不一样。
世面上各种票据她都有,从来都不缺,都是国家给她的。
由于她空间内的物资多,所以这些票据她很少用到。
平时她有用不了的票据,都会给李文星与何锦,让他们看着处理。
如今她已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大学生,学校还给了她全额的补助。
她原本是不打算要的,但为了不那么特立独行,她只得接受这份好意。
刚进入灰砖尖顶的食堂,窗棂上的玻璃还沾着晨雾凝结的水汽,里头已经像开了锅的水,咕嘟咕嘟冒着热气。
李易安刚跨进门,就被一股混着玉米面香、柴油味和人潮热气的风扑了满脸,惊得她往后缩了半步。
“小心。”司马寒星伸手扶了她一把,“我感觉食堂比菜市场还热闹。”
可不是么,长条木桌拼起的“阵地”上,黑压压坐满了人,蓝布褂子和灰中山装的衣角在桌椅间扫来扫去,像翻动的浪。
有人端着碗蹲在墙根,脊梁骨抵着“节约粮食”的红漆标语,筷子头在碗里扒拉着玉米面儿糊糊,手里还啃着个窝窝头;
有的人边吃眼睛边瞟着旁边人手里的《光明日报》;
有人凑在一桌,唾沫星子随着争论溅到玉米糊糊里——听那嗓门,像是在争一道难题的解法。
打饭窗口前早排起了长龙,队伍像条活泥鳅,扭来扭去还不停往前拱。
排在队尾的男生踮着脚往前瞅,军绿色的书包带子勒着肩膀,嘴里却念叨着“可别没炸丸子了”。
前头的女生们则叽叽喳喳的说着上午生的趣事,手里还紧捏着需要用到的饭票。
“让让!让让!”大师傅的粗嗓门从窗口里炸出来,盖过了满屋子的嗡嗡声。
穿白褂子的师傅抡着铁勺,在铝制大桶里搅得哗哗响,勺底刮过桶壁的刺耳声,竟比课堂上的铃声还提神。
“三号窗口!窝窝头两个!白菜豆腐一份!”
铁勺“哐当”一声磕在搪瓷碗上,金黄的窝窝头滚进去,沾着的玉米渣子簌簌往下掉。
紧接着是半勺白菜炖豆腐,菜汤顺着碗沿流到柜台上,立刻有人掏出皱巴巴的手帕去擦,嘴里还念叨“可不能浪费”。
李易安的目光被窗口上方的小黑板勾了去。
红粉笔写的菜名歪歪扭扭,“玉米糊糊”三个字被圈了圈,旁边画了个笑脸;“炸丸子”后面打了个星号,底下用白粉笔补了行小字:“限量,售完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