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笑道:“陛下之意,殿下自知。东瀛既平,徐将军不可能久守,最稳之计,乃封皇子为东瀛王,代守东瀛。”
朱棣眉头紧锁,试探道:“你是说,要我争取东瀛王封地?”
未待道衍应答,朱棣已自行否定。
“不可能,东瀛近乎废墟,我好不容易得高丽,何必争东瀛?”
“况且众多兄弟尚未封地,父皇怎会允我?”
道衍闻后,微微笑了笑,提出己见。
“您提那地为废墟,试问哪位亲王愿前往?”
“且您的高丽与大明相邻,现状已显,皇上对您心存戒备。”
“若留高丽,恐您将终身为安逸贵族,但若赴东瀛则另当别论。”
“东瀛隔海于大明,经营数载,您与**无异,中原若生变故……”
道衍未言尽,朱棣却已心领神会。
他望向道衍,眼中闪过一丝锐利。
“话虽至此,他人岂会不知此理?本王此刻争取,父皇岂不生疑?”
那锐光转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忧虑。
道衍解释:“殿下勿多虑,相较于东瀛,您在高丽更为威胁。”
“此地皆为您征服,以您的威望,一声令下,即可起兵。”
“皇上所惧正为此,而您若赴东瀛,有心无力,两相权衡,皇上或会应允。”
此言一出,朱棣心安不少。
他点头,对道衍道:“本王即刻书信,请父皇改封。”
起身之际,忽又想起一事。
“你也早些筹备,总不能空手赴东瀛!”
道衍闻言,忍俊不禁,沉闷氛围瞬间消散。
此景,亦在数位皇子府邸轮番上演。
数日间,朱元璋几乎每日皆闻皇子**镇守东瀛。
他心中透亮,却碍于颜面,不便作。
且在他看来,子孙若无野心,大明亦难长久。
第355章东瀛王的最终人选
即便朱元璋深谙此理,身为**,猜疑之心依旧强烈。
朝臣举荐之士,派往东瀛皆能独挡一面。
然其野心勃勃,实为隐忧。
吾尚健在,彼等野心或为治国动力;若吾不在,又将如何?
吾所求者,乃万世太平,一统天下,非国破家亡,亦非如蒙元之虚名一统,临事时诸侯不顾。
分封宗室,意在设藩屏以御敌,守边疆。
然日后藩王若怀异志,皇权难制,又将奈何?
吾已年迈,余寿几何未知。
太子仁厚威望高,然欠狠辣,难料日后兄弟相争他将如何应对。
为确保万全,朱元璋决意分批召见亲信大臣,作最终咨询。
奉先殿内,灯火闪烁。
李善长倚杖坐绣墩,眼神低垂;汤和立于侧,神色凝重。
朱元璋坐龙椅,久候二人不语,终开口:
“今日无君臣之分,多年情谊,难道不能直言?”
闻此言,李善长起身欲跪,汤和亦紧张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