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轩。”
“上前领赏。”
叶轩先是惊愕,继而满脸困惑地走出。
不仅他困惑,多数文武大臣亦是满头雾水,不明所以。叶轩怎会有封赏?这太不寻常。
众臣皆不知经济战、五石散腐蚀高丽之计及制衡藩王之策皆出自叶轩之手。因此,见朱元璋召叶轩,皆感迷茫。
唯有刘伯温、胡惟庸、朱棣、道衍等人毫不惊讶,他们早已知晓,在高丽之战中,于朱元璋背后运筹帷幄者,正是叶轩。以叶轩之功,足以为相。他们好奇朱元璋会如何封赏叶轩。
“此次高丽之战,叶卿功不可没……”
最终,朱元璋将叶轩官职提升一阶,由四品升至从三品,却是虚职,无实权。
朱棣等人愕然,本以为朱元璋会重赏叶轩,不料仅升其为从三品虚职,再无他赏。
“这也太抠门了吧?”朱棣等人心中暗想。
此次高丽之战,叶轩立下赫赫战功。
若非叶轩提出以经济战和五石散削弱高丽之策,高丽绝不会败得如此迅,恐怕战事将拖延数年。
高丽迅投降,皆因叶轩之功。
如此大功,却只升一阶,且无任何额外赏赐。
朱棣等人对朱元璋的吝啬本质一目了然,不禁对叶轩心生同情。
叶轩能在朱元璋麾下效力至今,实属不易。
朱棣甚至有过提拔叶轩的念头,但又顾虑到朱元璋的反应,担心此举会激怒父皇,最终打消了挖墙角的想法。
毕竟,朱元璋对叶轩极为器重,若朱棣真的这么做,后果不堪设想。
高丽王在一旁目睹朱元璋封赏群臣,唯独对叶轩感到陌生。
他以为叶轩不过是个略有功劳的小官,全然不知此人正是迫使他们投降的关键人物。
朱元璋在群臣的奉承声中,享受着作为君王的荣耀,诸如功绩永载史册、千古一帝之类的赞誉,听得有些厌烦,遂宣布退朝。
群臣散去,叶轩欲随众离开,却被一名宦官叫住。
宦官恭敬地告知叶轩,皇上召见他。
叶轩无奈,只能随宦官前往御书房。
这一幕被在场的文武百官看在眼里,他们私下议论纷纷。
“皇上对叶轩真是器重有加。”
“确实如此。”
“皇上频繁接见叶轩。”
“叶轩之子百日宴,皇长孙及众多皇孙皆前往祝贺。”
“叶轩乃皇长孙等人之师,与皇室关系甚笃。”
“此等荣宠,非常人所能及。”
忽有怒斥之声传来:“哼!休要胡言乱语!小心你们的脑袋!”
文武百官望向恼怒的胡惟庸,顿时噤声。
胡惟庸望着叶轩离去的背影,心生酸楚。
朱元璋常私下召见叶轩,这份恩宠,令人艳羡,即便是他这丞相也不例外。
叶轩被引入御书房。
御书房内烟雾缭绕,清冷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他步入其中,见朱元璋背对着他。
朱元璋察觉动静,转身直言:“叶卿,燕王已归,朕封其为高丽王。然其麾下兵马,加之高丽兵马,数量庞大,该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