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继续高声诵读陈石的信。
“城内既定,则可图城外之狐。
石早已查明,曹军奸细之,乃司马懿之门生,名曰周皓,此人狡诈多疑。
为诱其入网,统行一石二鸟之计。”
“石暗中联络忠于我方之氐王阿贵,授其密计。
阿贵佯作被我方清洗所惊吓,主动派心腹联络周皓,声称愿为内应,
并献上我方‘真实’的兵力布防图,约定三日后,于城西十里之‘一线天’峡谷,共商反叛大计。
为让周皓深信不疑,
石更故意放出‘杨将军与陈石因杀伐之事内讧’的假消息,
并让阿贵将此‘绝密情报’一并告知。”
“周皓果然上当。
此人自负智计,又急于求成,在得到‘内应’与‘内讧’双重保证后,
尽起其麾下所有奸细、死士,并裹挟了部分被策反的游离部落武装,共计千余人,
于约定之日,秘密潜入‘一线天’峡谷。”
“其自以为螳螂捕蝉,焉知黄雀在后!
石早已命杨将军,亲率城中主力,并联合氐王阿贵之精锐,于峡谷两侧设下埋伏。
待周皓所部尽入谷中,前后通路一断,万箭齐!
贼人猝不及防,死伤惨重。
杨将军一马当先,冲入敌阵,于万军之中,生擒周皓!”
“此一役,全歼曹军潜伏于武都之所有力量,斩三百,俘虏七百余人,
其中曹军核心奸细、死士,共一百零八人,无一漏网!
经审讯,周皓已尽吐其所知张合之全盘计划。
石已将审讯记录,另行封存,一并呈上。”
“如今,武都内外,叛乱已平,奸细已除。
经此一役,诸部氐人,皆见识我军天威,再不敢有二心。
石更借此机会,以雷霆手段,推行新政,
整顿部族,划分田亩,明晰权责,武都之政,已彻底稳固!
杨将军之威名,亦响彻陇上,氐人闻之,无不敬畏。”
“区区微功,不足挂齿。
张合老贼之阴谋虽破,然其大军仍在,阳平关之危未解。
恳请主公,不必以武都为念。
石在此,必为主公,守好这西陲门户,使之固若金汤!
主公只需……专心对付眼前之敌即可!”
信,至此结束。
最后的落款,是“陈石”二字,
那两个字,写得龙飞凤舞,仿佛一只即将振翅高飞的凤凰,充满了无尽的自信与骄傲。
整个中军大帐,陷入了一片死寂。
落针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