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应该趁着张鲁立足未稳,主动出击,彻底扫清这个肘腋之患,解除后顾之忧,
甚至……借机扩大我们的控制范围?”
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关乎到资源的分配,风险的评估,以及对未来局势的判断。
徐庶沉吟了片刻,缓缓说道:
“主公,依庶之见,两者不可偏废,但须有主次之分。
内部改革,乃是强本固基之道,万万不可松懈。
特别是尽快恢复民生,展生产,掌控经济命脉,凝聚人心,这是我们立足的根本。
唯有内部稳固,我们才有对外用兵的底气。”
“但是,”他话锋一转,
“对张鲁之患,亦不可掉以轻心。
任其展,恐生大患。
庶以为,可暂取守势,以情报侦察为主,摸清其虚实,同时加紧练兵备战。
待内部稍定,粮草稍足,再寻良机,一举将其歼灭。
此所谓,先安内,后攘外,步步为营,方为稳妥之策。”
徐庶的分析,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以我们目前的实力,同时进行大规模的内部建设和外部征伐,确实力有未逮。
“元直所言极是。”我点了点头,心中有了决断,
“那就依你之策。
未来半年,甚至一年,我们的重心,依旧是放在内部。
稳定民生,恢复生产,招揽人才,改进技术,整顿吏治,强化军备。
一步一个脚印,把基础打牢。”
“同时,”我的手指点在了地图上巴中和巴西郡的位置,
“对张鲁的监控绝不能放松。
玄镜台要加大渗透力度,务必掌握其一举一动。
一旦现良机,或是他有任何异动,我们也要有能力立刻做出反应,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
“喏!”徐庶躬身应道,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夜色更深了。窗外的世界一片黑暗,仿佛隐藏着无数的未知与危险。
但在这小小的书房内,在摇曳的灯火下,
我和我的席谋士,已经为这艘刚刚起航的汉中新政之船,规划好了下一段航程的方向。
前路漫漫,挑战重重。
远虑与近忧,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时刻警醒着我们。
但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意志,以及如履薄冰的谨慎,
我相信,终有一日,能够拨开迷雾,迎来属于我们的——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