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必然是孙权需要深思熟虑的。
2。妹妹的意愿:
孙尚香性格刚烈,尚武好强,并非传统意义上温顺的政治牺牲品。
她是否愿意接受这桩明显带有政治目的的婚姻?
强行推进,是否会引内部矛盾,甚至适得其反?
(虽然在那个时代,女子的意愿往往不被优先考虑,但孙尚香的特殊性让这个问题无法完全回避。)
3。刘备的态度:
刘备年近半百,已有妻室,且素有仁德之名。
他是否会真心接纳这位年轻、强势且身份敏感的江东郡主?
这桩联姻能否真正达到预期的政治效果,而非仅仅流于形式?
密报显示,在那场会议以及随后的几天里,孙权多次与鲁肃、张昭等核心幕僚进行单独密谈。
议题的核心,始终围绕着联姻的利弊得失。
鲁肃力陈此举对巩固联盟、稳定大局的必要性,并强调这是延续公瑾抗曹遗志的关键一步。
张昭等人虽有疑虑,但在鲁肃“大局为重”的劝说下,
以及孙权自身对现实政治的考量下,反对的声音似乎并未占据上风。
我几乎可以感受到孙权内心的天人交战。
他既有乃兄孙策一般的雄心壮志,渴望开疆拓土,成就霸业;
又有着更为深沉内敛的权术心智,懂得在复杂的局势中隐忍、平衡、谋求利益最大化。
兄终弟及,他继承的不仅是江东的基业,更是沉重的责任和无处不在的危机。
周瑜的离世,使得他必须更快地成熟起来,独自面对这波谲云诡的乱世。
在这种背景下,联姻,这步看似简单粗暴却又蕴含着多重政治考量的棋,其诱惑力是巨大的。
它提供了一个看似能够一举多得的解决方案,
至少在短期内,能够稳定住孙刘联盟这个江东赖以生存的外部屏障。
至于长远的隐患……
或许在孙权看来,那是可以在未来再想办法解决的问题。
眼下,度过周瑜离世带来的动荡期,稳住阵脚,才是当务之急。
我的指尖在冰冷的玄镜台密报上缓缓划过。
果然,历史的惯性是强大的。
周瑜虽死,但“美人计”的阴影,终究还是笼罩在了那位江东郡主的头上。
只是,这一次,情况又有所不同。
其一,提出者似乎变成了鲁肃,并将其包装成了周瑜的“遗计”,
这使得动机显得更为“纯粹”,更侧重于“巩固联盟”而非单纯的“算计”。
其二,我陆昭的存在,以及与孙尚香那次意外交集,为这桩联姻增添了新的变数。
孙权是否知晓此事?他是否会将此也纳入考量?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已不再是赤壁时那个仅仅需要平衡孙刘关系的“局外人”。
我有了自己的班底,有了明确的下一步目标——汉中。
孙刘联姻,对我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挑战在于,若孙尚香真的嫁给刘备,并如历史上那般骄纵跋扈,
可能会给刘备集团内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其后续展,间接波及我的计划。
机遇在于,若能在此事中巧妙介入,或许……
我能改变孙尚香的命运,甚至将她和她所能调动的力量(比如锦帆卫的部分精锐),引导向对我有利的方向。
想到这里,我的嘴角不由勾起一丝意味深长的弧度。
看来,这“江东参军”的身份,是时候挥它更深层次的作用了。
孙权既然要下这步棋,我或许可以顺水推舟,甚至……借力打力。
暴风雨,正在酝酿。
而我,已经嗅到了雨水中夹杂着的,属于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