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正因这层能量的存在,透过车窗看到的阳光和天空,都带上了一丝微妙的光晕和扭曲感,仿佛隔着一层流动的水晶。
然而,当车队行驶路线靠近城市外围或穿过某些特定区域时,景象骤然一变。
这里不再是“内松”,而是极致的“外紧”。
严密的gtI防空系统构成了令人望而生畏的钢铁丛林。
红旗-9b远程防空导弹射车庞大的身躯隐藏在精心布置的伪装网和临时构筑的掩体下,其相控阵雷达天线如同警惕的眼睛,在不规则地缓缓转动,扫描着远方的空域。
o9式双35mm自行高炮蹲守在十字路口或广场的预设阵地,其双联装炮管锐利地斜指天空,火控雷达随时待命,准备撕碎任何突破外层防御的低空目标。
更远处,依托山体或大型公园构建的坚固阵地上,还能看到s-4oo“凯旋”防空系统巨大的射筒在清晨的阳光下反射着冰冷的金属光泽,其远射程覆盖了整个爱琴海北部空域,是抵御战略轰炸和远程打击的王牌。
除此之外,各种军事检查哨卡、密集的通讯天线阵列、临时搭建的后勤营地、以及频繁驶过的军车队伍遍布其间。
战争的气息在这里变得无比浓烈,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这座拥有辉煌历史的古老城市,如今依然是巴尔干战火最前沿的指挥心脏和物资泵站。
这种“内紧外松”、尖端科技与残酷战争痕迹紧密交织的奇异景象,让车内的特战干员们既感到一种受到保护的安心,又本能地心生警惕,仿佛肌肉记忆再次被唤醒。
深蓝和夜莺几乎把脸贴在车窗上,年轻的眼睛里充满了惊叹和好奇。
乌鲁鲁抱着胳膊,哼了一声:
“搞这么多花样,还不如多派点人上前线把哈夫克那帮杂碎推下海。”
蜂医则若有所思,似乎在分析那泡防御系统的能量效率和可能存在的弱点。
露娜只是静静地看着,目光扫过那些冰冷的武器和忙碌的干员,眼神深邃,不知在想些什么。
终于,车队驶抵了目的地——
斯塔夫罗斯·尼亚尔霍斯文化中心(snFnetzopiano设计的现代建筑群,原本是艺术与文化的圣殿,此刻却弥漫着截然不同的严肃气息。
这里的安保级别骤然提升到了极限。
距离会场还有数公里远,就已经出现了第一道武装检查站。
Zbd253o吨级履带式步兵战车横亘在路中央,荷枪实弹、眼神锐利如鹰、穿着全套黑色特战作战服和m-5Re1ink神盾脑控外骨骼作战系统的gtI最精锐的内卫处干员,一丝不苟地检查着每一辆车的通行证,扫描着每一个人的生物特征和身份芯片。
他们的“神盾”外骨骼闪烁着待机的幽蓝微光,头盔上的多功能传感器不断扫视周围,散出一种生人勿近的冰冷杀气。
越靠近核心区域,安保越严密。
狙击手在高处玻璃幕墙后若隐若现,无人侦察机在低空无声盘旋,电磁干扰车和信号监测车停在隐蔽角落。
每一处入口、每一个制高点、每一条可能的接近路线,都被牢牢控制。
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压力弥漫在空气中。
下车后,露娜五人和其他与会者一起,在面无表情、动作精准的引导员带领下,穿过最后一道也是最严格的安检门——
类似于机场安检,但更加彻底,甚至包括能量残留检测和精神状态快扫描。
最终,他们走进了那座被选为主会场的大型音乐厅。
内部已经进行了彻底的军事化改造,庄严肃穆,与原本的艺术氛围格格不入。
巨大的gtI战旗和所有参与盟国的国旗并列悬挂在舞台两侧,猎猎生威。
舞台上方是数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此刻正显示着gtI的徽标和“英勇·胜利·荣誉”的标语。
台下,一排排座椅上已经坐下了不少军人,军衔从士兵到将军不等,他们穿着不同国家的军礼服,低声交谈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期待、庄重、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气氛。
他们被引导到前排侧方一处预留的位置坐下——
这个位置显然经过特意安排,既显眼又不会过于突兀。
深蓝和夜莺忍不住好奇地偷偷打量着周围。
他们看到了许多平时只在最高级别简报或军事新闻里才能看到的、声名显赫的特战部队指挥官和战斗英雄,有些人的名字甚至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
乌鲁鲁努力让自己坐得笔直,试图掩盖内心的不自在,嘴里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嘟囔着。
蜂医则目光锐利地扫过会场的音响设备、灯光布局和可能的紧急出口,进行着战术评估。
露娜深吸一口气,将手中那杯一路带过来、已经不算冰的冰美式轻轻放在脚边。
她调整了一下胸前那枚乙支武功勋章的位置,目光平静地望向空无一人的主席台,等待着大会的开始,等待着那未知的、注定将在无数镜头和目光聚焦下进行的“表彰”,等待着命运即将揭晓的下一篇章。
周围的喧嚣似乎渐渐远去,她的内心如同风暴过后的海面,深邃而平静,准备迎接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