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三角洲行动之第三次世界大战 > 第63章 附录 德里纳奇迹福查围城纪实20381-20384(第5页)

第63章 附录 德里纳奇迹福查围城纪实20381-20384(第5页)

上校在他的空中堡垒里,看着前线传回的画面,终于露出了一丝胜利在望的表情。

他的金丝眼镜后面闪烁着冷光。

“他们快撑不住了。命令‘雨云’旅加强攻势,向中心广场推进。是时候结束这场围困了。”

然而,他并不知道,战场的命运之神已经开始转向。

先,是“雨云”伞兵旅。

他们在残酷的巷战中损失过于惨重,兵力枯竭,士气低落,终于被迫撤出战斗,退回波德戈里察进行休整。

这大大减轻了gtI城中心的压力。

紧接着,格里马尔迪寄予厚望的、原本要指派给他的更多增援部队,却被哈夫克高层紧急调往了杜布罗夫尼克方向——

在那里,gtI的喀尔巴阡-柏林第2o近卫摩步师动了猛烈的反攻,将哈夫克最精锐的“瓦兰吉卫队”旅打得节节败退,只能龟缩在克罗地亚海岸线防守。

哈夫克高层认为保住海岸线比攻克福查更重要。

格里马尔迪得知这个消息时,脸色第一次变得铁青。

他失去了给予对手最后一击的力量。

而gtI,抓住了这稍纵即逝的喘息之机。

克里缅科和他的战士们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

他们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重新调整部署,用仅剩的弹药和储备,甚至拆除了部分不重要的设备上的零件,顽强地顶住了哈夫克最后的进攻浪潮。

城内的哈夫克特种兵在失去后续支援和统一指挥后,被gtI特战干员一寸一寸地从废墟中肃清。

与此同时,从北非战区紧急调派的gtI第11集团军先头部队,终于抵达了萨拉热窝外围,并完成了集结。

4月底,反击的时刻到了。

gtI第11集团军下属的第33、34轻装合成旅,如同两只蓄势已久的猛虎,从萨拉热窝南下,对已经久战疲敝的哈夫克包围圈动了雷霆万钧的猛攻。

而城内的守军,在克里缅科的指挥下,也集中所有能动的兵力,从内部向外突击。

“罗曼努斯”快反应旅试图阻挡第11集团军的攻势,但在内外夹击下,其防线迅被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

旅长罗科·加洛上校亲临前线试图稳定局势,却正好暴露在gtI“火箭天使”无人机的侦察之下。

一次精准的空中打击覆盖了他的指挥位置,罗科·加洛上校当场阵亡,“罗曼努斯”旅的建制被打散,陷入混乱。

格里马尔迪上校看到了战场的崩溃。

他面无表情,但扶眼镜的手指微微颤抖。

他知道,一切都结束了。

继续停留,只会导致全军覆没。

“命令所有部队,”他的声音依旧冷静,但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嘶哑,“立即撤退。交替掩护,向东南方向撤退。‘科穆宁’旅负责断后。”

哈夫克的撤退变成了另一场灾难。

gtI的炮火和无人机沿着撤退路线疯狂追击,缺乏统一指挥的哈夫克部队损失惨重,丢弃了大量重装备。

4月底,gtI的第33旅先头部队与福查城内冲出的守军在第比利斯大桥南端会师。

包围圈被彻底粉碎。

硝烟尚未散尽的福查城区,满目疮痍,几乎找不到一栋完整的建筑。

gtI特战干员们相互搀扶着,站在废墟之上,望着南方哈夫克部队溃退的烟尘。他们没有欢呼,只有无尽的疲惫和劫后余生的茫然。

克里缅科中将在菲利普副官的搀扶下,走出地下指挥所。

阳光刺眼,他眯着眼,看着眼前这片他用尽一切手段守卫下来的废墟,久久无言。

新华社记者蒲志新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刻:

苍老的将军,年轻的士兵,以及他们身后那座用勇气、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几乎被彻底摧毁的城市。

福查战役,最终以gtI的惨胜告终。

它与同时期在维舍格勒、生的另一场艰苦防御战一起,被后世并称为“德里纳河上的奇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