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来了工匠。三日内,可在大明宫前搭好。”
他想起松赞干布的叮嘱,又补了句,
“赞普还说,若圣人喜欢,来年再送顶镶宝石的。”
一旁的侍中崔敦礼皱起眉头。
自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吐蕃与唐虽互通使节,但边境的吐谷浑问题始终悬而未决。
他上前一步,故意问道:
“使者知道,我朝的含元殿高多少?”
禄东赞眨眨眼:
“听说是二十丈?”
“自然。”
崔敦礼冷笑:
“贵使的拂庐虽高,终究是毡帐,如何比得上我大唐的宫殿?”
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李治看着禄东赞紧握的拳头,突然想起父亲太宗皇帝说过“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崔爱卿”
他打了个圆场,
“吐蕃乃西陲大国,赞普的心意朕领了。”
随即问禄东赞:
“你们的马,可在骅骝厩?”
“是!”
禄东赞这才舒展眉头:
“百匹都是河曲良驹,其中十匹白蹄的,是赞普的坐骑。”
他从怀里掏出个皮袋,倒出十几颗青稞:
“这是我们吐蕃的麦种,比唐麦耐旱。”
退朝后,李治在御花园召见萧嗣业。
“那拂庐,你让人盯着搭。”
他摘下颗石榴,掰开塞进嘴里:
“别让吐蕃人看轻了我们。”
萧嗣业刚应下,就见武媚娘带着宫女走来,手里捧着件氆氇披风:
“陛下,我让人按吐蕃样式做了件衣服,您试试?”
李治接过披风,见针脚细密,领口还绣着唐草纹。
“你倒是心细。”
他想起今早禄东赞盯着武媚娘的步摇看,便笑:
“明日搭拂庐时,你也去看看?”
八月十四,大明宫前的空地上,吐蕃工匠正指挥着唐人杂役搭帐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