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女尊之不小心成了千古明君 > 第304章 写信(第2页)

第304章 写信(第2页)

昨日伍妤受了情伤,她陪人喝了半宿的酒,最后还是阿宁吩咐人把她俩送回屋里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哈”

原襄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儿,问虞仆:“几时了?”

“回女君,刚午时初(上午十一点)。严女君说咱们用了饭再去诗会也不迟。”虞仆道。

“嗯好。”

原襄头还有些懵,索性什么也不想了,直接听阿宁的。

周翎宁也不是随便决定的。诗会只有两天,进去的票价又非常贵,所以有些人只买了第二天的票,准备去瞧个热闹。

刚才送江南星去诗会的虞仆来报,今天的人比昨天还多了一半。

人多容易生乱,庄子里面的食舍准备的饭菜也不一定够。而且因为人多了一半,新来的人也可以参加各类比赛,所以上午还是如昨天一样的选拔赛,下午才举办决赛。原襄和伍妤又都在休息,周翎宁干脆就决定吃了饭再去,顺便让人去通知她们。

伍妤起的早些,她一来就自觉站在周翎宁的书房门口守着。

周翎宁坐在窗边书桌上正在给母皇写信,看伍妤也没事干,就让令姝找了些之前的话本给伍妤看。

因为每月要给母皇寄两万字的心得,为了省事些,她都是每月写好了一起寄过去的。

两万字太多,周翎宁秉持着大事略写,小事详写的原则,详细地给母皇父后介绍了她每日用的新鲜饭菜,包括她的出处与做法,写的头头是道。

还是元瑜有次告诉她,父后有时候想她了,就让坤宁宫小厨房的做些南洲郡的菜来用,食谱都是她随便写上去的,味道不可参考。

周翎宁把这个月的大事小事都写上,回头一看,只写了六千字。

还有一万四千字,哎

莫慌,她还有办法。

如果写不下去了,就抄作业吧!

今年周翎宁回南洲郡后,多次向江玟请教朝政问题,这可能让江玟体察到了皇帝的意思,给周翎宁布置的题目越来越难。

周翎宁:……

为什么都在为难我?

不过这也有好处,周翎宁进步的非常明显,她把以往江玟夸过的课业策论找出来,重新誉写一遍。

江玟布置的课业有个特点,不让写废话,所以一篇策论只有oo字左右,这意味着周翎宁要抄上十篇。

……抄了两篇周翎宁就放弃了,手腕疼。她新的掺着旧的,一起装进了信封,嘿嘿,母皇应该不会现吧?

即使现,也打不着她。

为了弥补她的心虚,周翎宁又写了篇江玟新布置的策论。

周翎宁很苦恼,因为有些题目她根本想不到解决办法,这是历史周期问题,她难道要拿着自家的碗砸了自家的锅?条件也不允许啊,工业革命还没开始呢。

没有解决办法,就只能在坏的解决办法中选个差不多的,影响能降到最小的。

谢知微给她讲解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是怎么做的,她只能从中参考,每次事件生的背景不一样,做法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去判断优劣。可以这么说,凡是当政者,没有傻子,即使皇帝不行,朝臣中也有极为聪明的人。

有时候可能会让人吐槽皇帝或权臣做这件事的时候脑袋是不是被驴踢了,所以才下了这个命令。但只要往背后调查就会现,得利的往往另有其人,谁也不会做出百害而无一利的事。

即使是皇室,在力量薄弱被世家或朝臣压制时,也只能吃闷亏。

身为一个接受了现代教育的人,周翎宁对权势财富算不上有多少执念,起码她前十二年是这么想的,皇帝也好,王姬也罢,只要护得住封地里的黎民百姓,让她们安居乐业,她就履行了自己身为皇子龙孙的责任。她没往远处想,一代人种不了三代树。

但她来了南洲郡,去了南山书院后,她就不这么想了。位置不一样,看到的东西就不一样。母皇是一个英明的君主,继承母皇志向的下任皇帝不能是个心胸狭隘,或胸无大志,或任人唯亲,或好大喜功,或奢靡成风的人,不然上行下效,大周鼎盛之后就是极致的衰败。

在其位,谋其政。

她有八个姐妹们,周翎宁不是自傲,她是真的觉得自己如果将来不出事,是能维持母皇励精图治近二十年的局面的最好的人选。

先,她的外家几乎不会对朝政造成任何影响。

其次,父后也做到了贤后的标准,对上恭敬,对下慈爱,而且从不过问朝政,可想以后后宫不会有君太后干政的风险。若要立其她皇女,母皇少不了要给她的生父提位份,到时候又涉及两宫君太后的问题,麻烦很多。大周刚建国时,太祖并没有立下规矩说只有嫡女才能继承皇位,但太宗,先帝和母皇继位时,她们都为嫡长女。

然后,母皇父后为她精心选的正夫原家郎珺。原家在母皇登基后,看似重新依靠原平北起势了,但原家根基伤的太深,不管是勋贵还是朝臣,与她们的来往都不会过深。原家想要保持现今的地位,只能当个纯臣,老老实实的向皇帝表忠心。

最后,三朝元老的太傅江玟更是从小就对她悉心教导,如今更是愿意舍弃官身,陪她来这个小地方来教导她。江玟门生无数,自己又毫无骄矜之心,门生也只是跟着她向学,不曾拉帮结派搞党争,所以江玟不管是在朝堂还是地方的影响力都不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周翎宁左算右算,自己这辈子是躺不平了。

当初她一心想着出宫玩,中了母皇的计谋,反倒是真的督促她开始进步了。过年回了两次京,母皇前年先是以她出宫频繁为理由,把她拘在御书房分奏折,然后去年又以让她多陪伴母亲为理由让她批奏折……啊啊啊,她还是太天真了。

她竟然当时真的觉得对不起母皇。离宫一年竟然连小时候和母皇斗智斗勇的防备心都失去了,哎,母皇岂是那种轻易感叹自己逐渐老去的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