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伙们都很可爱,声声总是能带着几个小家伙一起开开心心的把氛围变得热热闹闹的。
温暖归温暖,就是有时候谢韫様感觉自己不只是带了声声一个小孩,而是带了一群小孩,自己都变成了奶娘。
谢韫様失笑出声,自己被自己这个说法给逗笑了。
太后不动声色地把谢韫様的反应尽收眼底,暗自点了点头。
“既是要去往晋国,山高路远的也不着急这几天。普陀寺内新供了一炉开过光的平安香,明日你二人便随哀家去一趟,一来为此行求支平安签,二来寺里的素斋做得清润,也正好让你们散散连日来的郁气。”
太后说的郁气,大抵是觉得之前宫里生的事情对几个孩子来说实属是无妄之灾。
“是,皇祖母。”
入夜,一行人在僧人安排好的院子内住下之后,声声趁着夜深人静,偷偷摸摸把石头带出来要去遛虎。
普陀寺的僧人们睡的都早,几乎是刚到戌时整个普陀寺就安静了下来。
石头在马车里躲了一天,可不得趁着这个空档好好放个风嘛。
太后在普陀寺清修已久,今天乍一下看见两个孙儿心里还是挺开心的,计划把两人留在普陀寺五天。
既是为了祖孙几人好好交流交流感情,也是私心想让两人在这寺庙里好好接受一下佛光的“照耀”。
原本谢韫様只是计划顶多停留三天左右,但太后都已经开口,便也顺着太后的吩咐留下来了。
谢韫様本来今夜是要在屋子里好好想想接下来的日程安排的,硬是被声声拉出来一起遛虎了。
石头刚吃饱有些倦怠,散步散得懒洋洋的。
声声想了想,组织了一下语言,把今天看到的事情告诉了谢韫様。
谢韫様蹙眉:“我没记错的话,此处的知县姓农,是寒门出身。”
当时第一次计划要来晋州找太后时,谢韫様便简单地调查过此地。
晋州城的知州姓农,父辈祖辈皆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到了他这里才出了这么一个读书人,举全村之力将其送入了求学的道路。
农知县也不负所望,虽然没有到最后的金榜题名,但也中了个举人,后来凭政绩一步步升到如今的晋州知县,成了全村的骄傲。
他该最懂百姓耕织的辛苦,想来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了今天那一幕。
可……
谢韫様垂眸看着地面,指尖无意识划过石阶缝里的青苔,语气里多了几分冷意:“举全村之力供养,却忘了本?若只是寻常奢靡倒也罢了,私采熊掌、逾制用度,这可不是普通的一个小小知县能够有银子做到的。”
声声忙点头:“声声也是这么想的!哥哥,你说,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误会?因为,这位农知县也确确实实是替那对夫妻还了银子呀。”
说完,声声自己就觉得不可能,“也不对,既然他吃的起熊掌,十几两银子对他来说也不算什么。说不定,这就是他刻意用来给自己立人设的举动呢?”
一位靠百姓供养才走出乡野的官员,若能落下“体恤民情、自掏腰包帮百姓还债”的名声,往后在官场行事只会更顺风顺水。
而且,只要这样的人设深入人心,自然也不会有人相信,这样一位声誉卓着的知县大人其实是个道貌岸然之人。
谢韫様沉吟片刻,嘱咐她:“这件事你先别管,我会派踏影先去那知县府打探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