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 第530章 刘宋建平王刘宏 鸡笼山贵公子和皇室狼人杀里的佛系MVP(第1页)

第530章 刘宋建平王刘宏 鸡笼山贵公子和皇室狼人杀里的佛系MVP(第1页)

序幕:建平王的诞生

话说在南朝刘宋的元嘉二十一年(公元444年),建康城(今南京)的春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一个刚满十一岁的小正太刘宏,规规矩矩跪在他爹——大名鼎鼎的宋文帝刘义隆面前,接过了“建平王”的封号和小金库钥匙(食邑二千户)。彼时的他,大概只想着王府的糖葫芦管够,万万没想到,他爹这份沉甸甸的父爱,直接把他送上了帝国c位的VIp观景台——鸡笼山(今南京鸡鸣山)顶!

第一幕:鸡笼山顶级学区房与“爸”气侧漏的爱

别的皇子还在宫里玩泥巴(或者琢磨怎么玩心眼),刘宏同学已经喜提鸡笼山山顶景观大平层!他爹刘义隆大手一挥:给我儿子建!要最好的地段,最美的风景,最壕的配置!史书说他“少而闲素,笃好文籍”,通俗点讲,就是从小是个安静的美男子,爱看书不爱闹腾。这种“别人家的孩子”属性,深得学霸型皇帝老爹的欢心。于是乎,鸡笼山上的建平王府拔地而起,亭台楼阁,山水尽收,堪称当时建康城顶级“学区房+景观豪宅”综合体。

更离谱的是,他爹怕儿子“委屈”,还搞了个特殊待遇:建平王府配置的官吏,官阶统统比其他亲王封国的高一阶!这操作,简直是把“我偏爱我儿子,你们有意见憋着”写在脸上了。想象一下其他皇子内心的弹幕:“爹!看看我!我才是您失散多年的亲儿子啊!”、“凭啥他刘宏就能在山上喝咖啡看风景,我只能在城里吸尾气?”酸,是真的酸。

文帝对这个小七的宠爱,那是火箭式提拔——11岁:封王,喜提豪宅。14岁(元嘉二十四年,447年):当上了“中护军”,兼职“领石头戍事”。石头城可是拱卫京城建康的级军事要塞!相当于让一个初中生掌管都卫戍区大门钥匙!这信任度,爆表了。16岁(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外派镀金,出任“征虏将军、江州刺史”。虽然挂的是将军衔,但主要是去地方上学习怎么当“父母官”,积累基层(高级基层)工作经验。这晋升度,搁现代就是“坐火箭的管培生”。

刘宏同学在鸡笼山上,一边享受清风明月,饱读诗书,一边俯瞰着帝国的心脏建康城。这份宁静与然,仿佛置身于权力风暴眼之外的桃源。然而,命运的编剧,最擅长写反转剧。

第二幕:元凶之乱——影帝的自我修养与关键“投名状”

元嘉三十年(453年),刘宋皇室大型伦理惊悚悬疑剧《元凶之乱》血腥上演!太子刘劭,这位狠人,觉得当太子不过瘾,直接抄家伙把他爹宋文帝刘义隆给剁了,自己坐上了龙椅(史上称“元凶”)。建康城瞬间变成大型“狼人杀”现场,刀光剑影,人人自危。

新“狼王”刘劭上位,第一件事就是“收编”兄弟们。刘宏这位深受老爹宠爱的弟弟,自然在重点“关照”名单上。刘劭的刀(或者眼神)架在脖子上:“老弟,识相点,左将军、丹阳尹(相当于都最高行政长官),干不干?”形势比人强,刘宏影帝附体,脸上写满“忠诚”,赶紧答应:“哥!亲哥!我干!必须干!”后来刘劭可能觉得把他放眼皮底下还不够放心,又改任他为“镇军将军、江州刺史”,想把他支开点。

但是!刘宏同学表面笑嘻嘻,内心mmp。他深知跟着这个弑父篡位的疯子大哥混,迟早药丸。怎么办?得找下家啊!他瞄准了正在外地起兵讨伐刘劭的三哥——武陵王刘骏(后来的孝武帝)。

关键操作来了!刘宏派出了自己的心腹死士周法道,上演了一出“建康突围记”。周法道怀里揣着啥宝贝?不是金银财宝,也不是军事布防图,而是刘骏早年送给刘宏的一个手板(类似于记事用的笏板)!这玩意儿在当时,就相当于一个带有个人印记的“信物”。周法道历经千辛万苦(脑补一下各种躲追兵、钻狗洞),终于把这手板送到了刘骏手上。

刘骏一看这手板,心里门儿清:哟!我那在狼窝里的七弟,这是向我递“投名状”表忠心呢!好同志啊!这块小小的手板,成了刘宏在接下来这场皇室内战中至关重要的“政治保险单”和“免死金牌”的雏形。这波操作,体现了刘宏在极端危险下的政治智慧和求生欲——满分!

第三幕:孝武朝——在“疯批”老板手下当社畜的生存艺术

刘骏成功干掉刘劭,登基为孝武帝。新老板上任,论功行赏。刘宏凭借那块“救命手板”和关键时刻的站队正确,立刻从“前朝余孽嫌疑人”华丽转身为“开国元勋”!同年(453年)五月,就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副宰相),还领了个光荣任务:去迎接刘骏的生母路惠男太后回宫。这差事,既是信任,也是考验。刘宏完成得漂漂亮亮,进一步巩固了地位。

从此,刘宏开启了在孝武帝刘骏手下当“高级社畜”的职业生涯。这位孝武帝,能力是有的,但疑心病和暴脾气也是出了名的,尤其对自家亲戚,那叫一个心狠手辣,堪称“宗室收割机”。在这种高危老板手下干活,刘宏把“谨小慎微、谦和低调”八个字刻进了dna里。

他的官是越做越大——孝建二年(455年):升任尚书令(真正的宰相了),加散骑常侍(皇帝的高级顾问)。中枢大权,尽在掌握。孝建三年(456年):再加中书监(掌管机要,布诏令)、卫将军(掌管禁军)。好家伙,军政大权一把抓,位极人臣!

然而,位高权重的刘宏同志,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他把“谦俭周慎”的人设挥到了极致。

礼贤下士,化身“文化沙龙”主办方:他的建平王府(可能还是鸡笼山那个豪宅?),大门永远向有才学的文士敞开。管你是世家公子还是寒门才子,只要你有墨水,就能来喝杯茶,吟个诗,论个道。这里成了建康城顶流的“文化俱乐部”、“学术交流中心”。为啥?一来刘宏是真爱文化(人设核心不能崩);二来,这简直是完美的“保护色”!天天跟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混在一起,吟诗作对,风花雪月,孝武帝一看:“嗯,我七弟就是个文艺青年,没啥威胁,放心了。”这招高,实在是高!把政治风险化解在“文化沙龙”的欢声笑语中。

工作狂魔,细节控晚期:处理政务?那必须兢兢业业,公平公正,让老板(孝武帝)挑不出一点毛病。史书盖章认证“上甚信仗之”(皇上非常信任倚仗他)。批阅文件?字迹工整得能当字帖!赏赐下属?东西都得先过秤,确保份量十足,绝不多给一点显得自己大方,也绝不少给一点显得自己抠门。分寸拿捏得死死的。

生活简朴,演技时刻在线:王府里的歌姬舞女?裙子必须比别人家长三寸!主打一个“非礼勿视”,树立道德标兵形象。最经典的段子来了:有一天,孝武帝搞突然袭击(大概率是故意来查岗),跑到刘宏家“体察民情”。皇帝东瞅瞅西看看,溜达到厨房,抬头一看:嚯!房梁上居然挂着去年没吃完的腊肉!再一瞧书桌:摊开的《汉书》边边角角都磨损了,还用浆糊仔细修补过!孝武帝当场就乐了,拍着刘宏的肩膀(刘宏心里估计咯噔一下)大笑:“吾弟之俭,足羞石崇!”(我弟弟这节俭劲儿,能让历史上那个炫富狂魔石崇羞愧死!)刘宏表面陪着笑,心里估计长舒一口气,后背的冷汗这才敢悄悄流下来:这波“艰苦朴素”的演技,成功过关!厨房管事和修书小童,年终奖必须加倍!

在孝武帝疯狂屠戮宗室(比如把亲叔叔刘义宣全家送走,把亲兄弟刘诞满门抄斩)的血雨腥风里,刘宏就像狂风巨浪中的一叶扁舟,靠着高的情商、谨慎到极致的行为艺术和“文化人”的保护伞,硬是稳住了船身,没被老板的疑心病风暴掀翻。他证明了:在疯批老板手下,当个低调、能干、人畜无害(至少看起来)的“佛系社畜”,是能活下来的!

第四幕:流星陨落——鸡笼山的桃花谢了

然而,天妒英才,或者说,老天爷可能觉得他在这人间修罗场待得够辛苦了。大明二年(458年),年仅25岁的刘宏,倒下了。

史载他“少时多病”,鸡笼山上的春风和父皇的宠爱,或许暂时压住了病魔。但多年在权力巅峰如履薄冰的殚精竭虑,如同慢性毒药,最终耗尽了这位青年贤王的生命力。病来如山倒,他只能辞去尚书令的重担。

孝武帝刘骏闻讯,表现出少有的焦急和悲痛。他大概也明白,这个弟弟是真心实意帮他干活,还特别省心不添乱的好帮手。他立刻加授刘宏开府仪同三司(古代臣子的最高荣誉之一,可以建立自己的高级幕府,仪仗等同三公)的头衔,希望能冲冲喜。可惜,诏书送达时,刘宏已经油尽灯枯,甚至来不及正式拜受这份最后的殊荣,便溘然长逝。

建康城为之震动。孝武帝的悲痛看起来情真意切:他亲自跑到灵前哭祭,并且定下规矩,每月初一(朔)、十五(望)必到刘宏灵前致祭。这待遇,在帝王家实属罕见。他还亲自提笔,为这位弟弟撰写了墓志铭。追赠侍中、司徒,赐予谥号“宣简”。谥法解:“布德执义曰宣”(传播仁德,坚守道义);“行见中外曰简”(品行端正,表里如一,内外认可)。这个谥号,精准概括了刘宏短暂而闪耀的一生。

葬礼极尽哀荣。据说下葬那天,鸡笼山上他曾经读书看风景的地方,满山的桃花仿佛一夜之间凋零殆尽,似乎在为这位早逝的贵公子送行。这抹刘宋宗室血腥画卷中难得的亮色,终究熄灭了。

第五幕:宿命轮回——儿子景素与“贤名”的诅咒

刘宏走得早,留下一个儿子,刘景素,继承了建平王的爵位。

历史有时残酷得像一场轮回。刘景素完美继承了父亲的基因和爱好:好文、礼士、有声望。他也学着父亲的样子,广交文士,门下宾客众多,在宋末朝野间赢得了很好的名声,堪称“建平王2。o版”。人们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位谦和儒雅的宣简王。

然而,时代变了。刘宋王朝到了末期(后废帝刘昱在位时),政治更加黑暗混乱,猜忌之风尤甚。刘景素的贤名和人望,在猜忌成性的后废帝眼中,不再是“保护色”,反而成了“威胁值”爆表的信号灯——“你这么得人心,是不是想造反?”

元徽四年(476年),悲剧重演,且更加惨烈。后废帝刘昱听信谗言,认定刘景素要谋反。不管有没有真凭实据,屠刀已然举起。刘景素被逼无奈,在京口(今镇江)起兵反抗,但很快兵败。曾经门庭若市的建平王府,如今成了修罗场。年轻的刘景素,步了刘宋无数宗室的后尘,兵败被杀。建平王的爵位,随着他的人头一同滚落尘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