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 第412章 南凉先祖秃发树机能 凉州之虎与他的反晋大业(第2页)

第412章 南凉先祖秃发树机能 凉州之虎与他的反晋大业(第2页)

硬拉王:能拉开十二石(约合现在七百多斤拉力!)的强弩!这是人形弩炮啊!

负重越野王:背着几十斤重的特制铠甲(犀牛皮?后面会讲),半天疾行上百里地,还不能大喘气!铁人三项冠军级。

移动靶神射手:在颠簸行进的战车上,还能百步穿杨,精准命中靶心!秋名山车神+狙击手合体。

围观群众啧啧称奇:“嚯!这哪是选兵?这是选天兵天将下凡吧?”经过这魔鬼筛选,三千五百名肌肉猛男、神射手、耐力怪被选拔出来。他们扛着马隆设计的秘密武器——“偏箱车”,踏上了西征的死亡之路。这“偏箱车”啥样?大概是一种改良的战车,车厢一侧(或两侧)装有厚木板,平时可以收起来行军,战时可以迅放下,尾相连,形成一道简易的移动木墙堡垒,有效防御骑兵冲击。

这支画风清奇的“科技特遣队”穿越陇山(陕西甘肃交界),一头扎进了叛军控制的区域。鲜卑骑兵很快现了他们,看着这队形古怪、人数稀少的队伍,估计都乐了:“就这?”乌云般的骑兵呼啸着冲来,准备一个冲锋就把这群不知死活的家伙碾碎。

马隆不慌不忙,下令:“结阵!”训练有素的士兵们迅将偏箱车围成一个大圆圈,车厢挡板“哗啦”一声齐齐放下!瞬间,一道坚固的木墙凭空出现!鲜卑骑兵冲到近前,撞了个七荤八素,正懵圈呢,木墙缝隙中突然伸出无数强弩!“放!”随着一声令下,弩箭如同疾风暴雨般射出!人马皆被射成了刺猬!鲜卑人哪见过这种“车生墙”的战术,惊呼连连,几次冲锋都被这“移动堡垒”配合强弩射得人仰马翻,损失惨重。马隆军则靠着这“龟壳阵”,稳步向武威推进。

最传奇、最富争议也最具戏剧性的一幕,生在武威城附近,决定秃树机能最终命运的决战。树机能集结了最后的精锐力量,特别是他赖以成名的铁甲骑兵(人马皆披重甲,冲击力极强),准备毕其功于一役,像钢铁洪流般碾碎这支讨厌的“铁乌龟”。

马隆再次展现了他“技术宅”的奇思妙想(或者说他可能是个地理+物理天才?)。他选择了一处狭窄的山谷或地形作为预设战场。决战前夜,他秘密命令士兵,在战场两侧的山坡上,埋设了大量磁石(天然磁铁矿)!这操作,堪称古代版“磁力陷阱”。

决战日,树机能的铁甲洪流奔腾而至,气势汹汹。然而,一进入预设的狭窄战场,怪事生了!骑兵们突然感觉自己的铁盔、铁甲像是被无数无形的手死死拽住!沉重的铁甲变得异常沉重,行动困难,头盔歪斜甚至被吸得几乎要离头而去!战马也因身上铁甲被莫名拉扯而惊恐嘶鸣,不听使唤!整个铁甲骑兵的阵型瞬间大乱,挤作一团,冲击力荡然无存!

就在叛军惊骇莫名、高呼“汉人有妖法!”、“神兵天降啊!”的时候,马隆的主力出场了!他们穿着特制的犀牛皮甲(非铁制,不受磁力影响),行动自如,如同神兵天降,从侧翼或正面猛冲入混乱不堪的敌阵!一边倒的屠杀开始了。叛军本就迷信,被这“妖术”吓得魂飞魄散,加上阵型大乱,彻底崩溃。兵败如山倒!

公元279年十二月,在这场充满科幻色彩的决战中,纵横西北十年、让西晋帝国焦头烂额的鲜卑枭雄秃树机能,在乱军之中被斩杀(具体是死于马隆之手还是其部下,史书未详)。历时十年的“秦凉之变”,终于以这样一种极其戏剧性、略带“开挂”色彩的方式,落下了帷幕。消息传回洛阳,全城沸腾,钟鼓齐鸣。司马炎估计是喜极而泣,心头那块压了十年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马隆,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技术流”将领,一战封神,成为寒门逆袭、科技制胜的经典代言人。(注:关于“磁石破甲”的真实性,后世史家争议极大,认为可能是附会或夸张。但此说最早见于《晋书·马隆传》,并被《资治通鉴》采纳,作为历史叙事的一部分,其传奇色彩本身就极具戏剧性,故保留并点明争议。)

第五幕:余波悠长——一个小火星引的帝国崩塌前奏

秃树机能死了,叛乱平息了。但这场持续十年、席卷西北的“秦凉大地震”所引的余波,却如同投入历史长河的重磅巨石,激起的涟漪深刻改变了西晋乃至整个中国的命运走向,其影响之深远,远时人想象。

掏空家底,灭吴大业被迫“踩刹车”:十年平叛,对西晋来说绝不是“小意思”,那简直是“伤筋动骨”。为了对付树机能,西晋几乎调动了北方最精锐的野战部队,国库像泄洪一样花钱如流水。史家估算,平叛耗尽了西晋近三分之一的机动兵力!司马炎看着堆积如山的军费报销单和平叛阵亡将士名单,再摸摸干瘪的国库,只能无奈地叹息一声:“唉,荡平江南(灭吴)……看来得再等等了。”这一等,就是漫长的十七年!从263年灭蜀,到28o年才在王濬楼船下益州、杜预势如破竹的攻势中灭亡孙吴。如果没有河西这十年流血不止的巨大伤口,西晋的统一进程很可能会大大提前。树机能凭一己之力,硬生生给东吴“续命”十七年,堪称“吴国编外守护神”(虽然孙皓可能并不知情)。

撕开盛世假象,暴露“豆腐渣”帝国。这场叛乱像一把锋利无比的手术刀,无情地剖开了西晋“太康之治”盛世华服下的脓疮,暴露出其统治根基的极度脆弱。

边疆治理彻底失败: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性政策(胡汉分治、压榨)、地方官吏的贪婪暴虐(如胡烈)、朝廷对边情的麻木不仁(赈灾不力),是叛乱爆的根源。

军事体系腐朽不堪:将领内斗(石鉴害杜预)、宗室畏战(司马亮)、谎报军情(刘旗)、战斗力下滑(初期被饥民击败),暴露了承平日久后军队的腐败和无能。

统治集团极度腐朽:皇帝带头奢靡(斗富),贵族醉生梦死,完全无视底层(无论胡汉)的疾苦。司马炎那句“谁能为我讨此虏乎?”的绝望呼喊,正是这个脱离实际、危机四伏的统治集团的缩影。

树机能的叛乱,响亮地宣告:西晋这个看似强大的帝国,根基早已被蛀空,不过是一座华丽的“豆腐渣”大厦。它为二十多年后更大的灾难,埋下了最深的伏笔。

点燃“五胡乱华”的导火索,敲响西晋的丧钟:当秃树机能的级被石灰保存、快马加鞭送往洛阳“报捷”时,在并州(山西),一位名叫刘渊的匈奴贵族青年,正冷眼旁观着这一切。他是匈奴左贤王的后裔,汉化极深,心思深沉。西晋在平叛过程中暴露出的虚弱、混乱和无能,被他尽收眼底。史书记载,刘渊曾对亲信意味深长地说:“晋室将相如此怯懦,士兵如此无用,纵有百万之众,又有何惧?彼可取而代之!”(晋朝的将相这么怂,士兵这么菜,就算有百万大军有啥可怕的?他们能坐江山,我为什么不行?!)树机能的“成功”经验(联合诸胡、利用晋朝内乱和虚弱),像黑暗中的灯塔,照亮了刘渊等胡人豪酋的野心之路。仅仅二十多年后(3o4年),刘渊就在离石(山西吕梁)起兵,建立了匈奴汉国(后称前赵),拉开了“五胡乱华”这场长达百余年的、血与火交织的乱世序幕!而树机能的亲族也并未消亡,他的后世秃乌孤,在十六国时期(397年),终于在河西走廊建立了鲜卑人的政权——南凉国,算是为当年那位搅动风云的先祖,画上了一个迟来的、带有家族印记的句号。

尾声:星火永不灭

当秃树机能在公元27o年那个风沙漫天的万斛堆,为了族人的一口活命粮,毅然举起反抗的旗帜时,他大概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这个“小人物”,会成为撬动庞大帝国根基的第一根杠杆,会掀起一场改变历史走向的滔天巨浪。他十年纵横,四斩刺史,让皇帝“废寝忘食”,最终被一位“技术宅”将军以近乎科幻的“磁铁奇谋”终结——这充满戏剧性和黑色幽默的结局,仿佛是历史老人对傲慢王朝的辛辣嘲讽。

风沙依旧年复一年地漫卷着古老的河西走廊,早已掩埋了万斛堆的刀光剑影,吹散了武威城外那可能存在的磁石粉末。秃树机能失败了,他的头颅成了朝廷的“战利品”。但历史告诉我们,只要干旱还会重来(自然危机),只要压迫和歧视还在滋生(社会不公),只要统治者依旧漠视底层生民的苦难(政治腐败),那么,树机能式的星火,就永远不会真正熄灭。他在历史深处出低沉的警示:任何忽视疾苦、粉饰太平的“盛世”,终将迎来自己的“秦凉之变”;所有以傲慢和偏见筑起的高墙,必将在苦难与愤怒汇成的滔天巨浪中,轰然崩塌。

秃树机能,一个名字有点“秃然”,但影响绝对“爆炸”的历史人物。他的故事,是生存的呐喊,是反抗的悲歌,更是一面映照权力、民生与民族关系的,沉重而清晰的古镜。

仙乡樵主读史至此,有诗咏曰:

万壑鹰扬震晋陬,沙埋胡烈甲戈休。

文鸯阵溃风云黯,羌羯盟成鼓角遒。

九载霜锋凋戍垒,一弦霹雳贯兜鍪。

武威虽殒枭雄魄,湟水滔滔涌帝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