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 第406章 南凉宗室猛将秃发俱延 预言帝与不听劝悲剧现场(第2页)

第406章 南凉宗室猛将秃发俱延 预言帝与不听劝悲剧现场(第2页)

傉檀又气又急,急需找回场子。环顾四周,北凉的沮渠蒙逊看起来像个“软柿子”(至少比赫连勃勃好捏?)。于是,他大手一挥,指着刚在阳武吃了败仗、惊魂未定的俱延(时任太尉):“兄弟!就是沮渠蒙逊那小子在背后使坏!你去!替我好好‘问候’他!给咱南凉出口恶气!”

俱延内心估计有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老大!我刚被赫连勃勃揍完,士气低落,装备不齐,您转头就让我去啃沮渠蒙逊这块硬骨头?这剧本是不是拿错了?”但军令如山,忠诚的俱延只能硬着头皮,带着一支疲惫之师踏上了“复仇”之路。

结果嘛,毫无悬念。沮渠蒙逊可不是“软柿子”,人家是正儿八经的枭雄!他早就严阵以待,给俱延精心准备了一桌“鸿门宴”。南凉军一头撞进了北凉军的包围圈,被打得大败亏输,丢盔弃甲。这一败,不仅雪上加霜,更是压垮骆驼的关键一根稻草!南凉的都姑臧(今甘肃武威)城里的老百姓一看:“嚯!连太尉都败得这么惨?这南凉怕是要完犊子!”人心瞬间散了,大家开始琢磨着收拾细软,随时准备“跑路”了。俱延的这次败仗,成了南凉加崩溃的催化剂。

第三幕:被迫害妄想症与人质生涯(从将军到“抵押物”)

除了战场上的大起大落,俱延的个人性格也颇具戏剧性,尤其是他那着名的“谨慎多疑”,简直到了“被迫害妄想症”晚期的程度。

名场面:后凉“破墙而入”的社死现场

有一次,俱延奉命出使后凉。按理说,使者应该光明正大地走大门。但咱们的俱延将军不这么想!他一路走,一路脑补:“吕那厮肯定在路上埋伏了五百刀斧手!就等着我自投罗网!不行,我不能按套路出牌!”

于是,这位不走寻常路的将军,放着好好的城门不走,非要选择“翻墙”(或者说“破墙”)这种高风险、低回报的方式进入后凉地盘。结果呢?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他还真中了埋伏!吕的人可能也懵了:“咦?这使者怎么不走寻常路?不过管他呢,按计划砍!”埋伏好的士兵一拥而上。俱延瞬间陷入险境,狼狈不堪,连心爱的战马都丢了,差点就提前去阎王爷那儿报道。千钧一之际,幸亏他的部将郭阻同志是个猛人,拼了老命杀出一条血路,才把这位“疑神疑鬼”的主将给捞了出来。

俱延最终是失魂落魄、衣衫不整地“走”回了南凉(马都没了,可不是得走吗)。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堂堂镇北大将军太尉,像刚被土匪打劫了的难民一样步行回国……这与他昔日战场上威风凛凛的形象形成了荒诞绝伦的反差!这哪是谨慎?这简直是“总有刁民想害朕”的河西走廊行为艺术巅峰之作!估计这事够他的政敌笑上好几年。

终极归宿:413年,“太尉牌”人质,南凉最后的“抵押物”

时间无情地走到了南凉的终章,公元413年。此时的南凉,在北凉沮渠蒙逊持续不断的“蹂躏”下,早已是风雨飘摇,穷得叮当响,地盘缩水得可怜,军队也快打光了。

秃傉檀为了求得片刻喘息之机,不得不向沮渠蒙逊低头求和。沮渠蒙逊开出的停战条件极其苛刻,其中一条就是:“想要和平?行!把你们的太尉秃俱延送来当人质!”

傉檀纵然万般不舍(也可能是没别的值钱东西可押了),为了政权的苟延残喘,也只能含泪(或者咬牙)答应。于是,历史上最心酸的一幕上演了:当年那个策马扬鞭、叱咤风云、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秃俱延老将军,如今须皆白,双手被缚(象征性地),步履蹒跚地走向敌营,成为换取敌人暂时退兵的“活体抵押物”。

这个场景,充满了无力感和荒诞感。俱延,这位贯穿南凉三朝的宿将,最终以最屈辱的方式,为这个摇摇欲坠的政权献上了最后的价值。他的被质,彻底抽干了南凉最后一丝抵抗的脊梁。仅仅三年后(414年),残破的南凉便被西秦的乞伏炽磐轻松收割,正式宣告灭亡。而俱延的儿子秃覆龙,虽然继承了父亲的忠诚,试图在乱世中延续家族的使命,但在历史的滔天巨浪面前,这点努力如同螳臂当车,终究归于尘土。

尾声:“神预言”将军的遗产——一部浓缩的南凉荒诞剧

回看秃俱延这跌宕起伏、槽点满满的一生,简直就是南凉政权兴衰存亡的“人肉弹幕”加“行为艺术”版浓缩史。

战略眼光毒辣如鹰隼:他对乞伏乾归叛逃风险、北凉潜在威胁、避免内部消耗的预判,事后诸葛亮们看了都得竖起大拇指:“神预言!”可惜,摊上了几位更看重“面子工程”(信义)和“一时爽”(报复心)的老板。他的谏言,如同对着聋子喊“狼来了”——喊得声嘶力竭,结果狼真来了,聋子才后悔莫及。

战术执行迅猛如闪电:他是玩骑兵突袭的行家,4o1年掠北凉、4o8年破后秦,都是教科书级别的“草原狼式”打法,快、准、狠!证明他绝非纸上谈兵的赵括。可惜,后期国力衰退,君主决策昏聩,面对沮渠蒙逊这种级别的“大魔王”,再强的个人战术能力也难挽狂澜于既倒。

宗室宿命悲情如秋叶:作为秃王族的核心成员,他的一生被牢牢绑定在家族战车上。忠诚是他的底色,即使屡次谏言被当成“乌鸦叫”,他依然为南凉征战到最后一刻。这份忠诚,最终却将他引向了人质的屈辱终点。这是小国宗室武将的宿命缩影——个人勇武难敌国运衰微,赤胆忠心终成政治牺牲品。

性格缺陷荒诞如喜剧:他那登峰造极的“被迫害妄想症”,让堂堂太尉上演了一出“破墙而入”的社死闹剧,为他的严肃将军生涯增添了一抹浓烈的、让人哭笑不得的荒诞色彩。这或许也反映了乱世武将普遍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状态?

秃俱延的故事,像一杯混合了河西风沙的马奶酒:初尝有令人捧腹的荒诞辛辣,细品却泛起深沉的历史苦涩(良谋难纳、勇将末路、国破为质)。他精准的预言与无奈的结局,他战场的高光与人质的黯淡,他忠诚的担当与疑神疑鬼的糗事,共同构成了十六国乱世中,一个充满矛盾、真实而鲜活的小国武将肖像。

他的存在,让南凉这段短暂而激烈的历史,少了几分冰冷的杀伐,多了几分人性的唏嘘与黑色幽默。当我们笑谈他“乌鸦嘴”成谶、调侃他“被迫害妄想”闹剧时,或许更应体会那笑声背后,是无数个“俱延”在历史车轮碾压下的无力与悲鸣。俱延用他充满戏剧性的一生,为我们生动诠释了那句古老的箴言:人力终有穷尽时,大势滔滔不可逆。在河西走廊的漫天黄沙中,他的身影,最终化为一声随风而散的叹息。

仙乡樵主读史至此,有诗咏曰:

河西烽火裂云楼,百策孤忠逐逝舟。

铁骑曾摧千帐雪,玉阶顿作鼎鱼羞。

旌旗委地胡尘暗,宫阙倾天王气收。

何处寒鸦啼故垒?万山无语阅春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