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骑兵被安排在靠近城门的一处大营里。
李重山看着眼前的火堆,偷偷的在抹眼泪。
昨天晚上城门之战,登州军阵亡了七个人。
这些人的遗体是没有办法运回登州的,只能就地火化,将骨殖带回去安葬。
李重山已经跟杨元嗣出征过好几次,也见识过战场的残酷。
这是这一次战死的都是杨元嗣的亲卫,是他非常熟悉的人。
眼看这些朝夕相处的侍卫就在他身边倒下,跟以往的冲击力是不一样的。
杨元嗣从后面走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这就是战争,不是儿戏还能杀别人,别人自然也能杀你。”
“我知道,只是……”
李重山擦了擦眼泪,还想再解释。
杨元嗣挥了挥手,打断了他的话,“所以作为一个将领,做出决定要更加谨慎。”
“只有正确的抉择,才能减少自己人的伤亡。”
李重山重重的点了点头,安排人去火化这些战士的遗体。
刘十三说道:“这孩子如此高大魁梧,想不到却是如此心软。
杨元嗣却觉得李重山这样才正常,毕竟他距离成为一个真正的统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自己第一次看见尸体的时候都快尿裤子了,这儿子比自己还要强的多。
杨元嗣看着那几个渤海老兄弟的遗体被投入柴火中,心中也很难受。
他拿了几坛子酒,撒在地上就当纪念。
嘱咐书记官记录好姓名职务,保护好骨殖,登州好好安葬,放抚恤钱粮。
登州军可以魂归故里,辽国的俘虏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契丹人欺压草原上各个部落太久了,他们之间有的都是鲜血都化不开的仇恨。
花荣现在军营门口的台阶上,看着一队队被绑着双手的辽军被推出城门去砍头。
来来回回杀了有差不多四五千人,城门口的土地都被鲜血染红,人头堆成了小山。
花荣对杨元嗣道:“到底是蛮子,如此屠杀俘虏,恐怕不祥。”
杨元嗣笑道:“人家自有理由,他们看我们还是蛮子呢。”
昨天在大厅里,杨元嗣跟黑罕和卓鲁说了一半的真话。
杨元嗣需要解释他为什么这么热心的帮助黑罕和卓鲁来统一草原。
其实这个理由也很简单,将自己的野心等同于他们两个的野心。
杨元嗣给出的理由非常简单:他要称王称霸,统一中原。
历来中原王朝就有草原借兵的传统,燕云十六州和石敬瑭就是现成的例子。
卓鲁和黑罕都不知道杨元嗣在大宋政治生态中的真正位置。
只知道他是宋朝的王爷,在他们的意识中,王爷就具备成为皇帝的资格。
如果杨元嗣有实力,甚至实力过了当朝的官家,那么他当皇帝就理所当然了。
这一套逻辑不用杨元嗣再去解释,他们用草原上的逻辑就能形成闭环。
杨元嗣心中暗暗得意,他自己真正的目的现在谁也不知道。
哪怕是赵纬纶也不知道他在下一盘怎么样的棋。
杨元嗣第一次有了这种感觉,他终于不用再被动的去适应各种形势的变化。
他要掌控这个时代!